
-
07 2021.01
科技部部长:2021年要重点做好11方面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5日提出,2021年要重点做好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11个方面工作。 <更多>
-
07 2021.01
大科学工程“拉索”首个探测器阵列建成
新年伊始,大科学工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传来喜讯。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拉索”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三号水池注水达到正常工作水位,这标志着WCDA... <更多>
-
06 2021.01
激发内在动力 中国科技巨轮勇毅前行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 <更多>
-
06 2021.01
“中国天眼”4月1日起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 <更多>
-
05 2021.01
广电研发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促进媒体融合
为解决有线、无线、直播卫星、IPTV和互联网电视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应用生态自成体系、相互隔离的“老大难”问题,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发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4.0)日前... <更多>
-
05 2021.01
探寻北京抗疫背后的科技力量
从7天查不到检测报告到6小时收到检测报告,从手工填身份信息到扫码验码“一码通”,从排队一小时到排队两分钟……这是许多首都居民在“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上感受到的切身变化。北京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构... <更多>
-
04 2021.01
中国科技 自立自强(2020特别报道)
2020年,我们共同见证了这样一串数字——“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已累计飞行约3.7亿公里;在38万公里之外,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奋斗者”号勇闯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10909米的... <更多>
-
04 2021.01
-
30 2020.12
手机将被小型机器人取代?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是关键
“机器人是制造业的皇冠,它的应用、制造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的重要标志。”12月11日,在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20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 <更多>
-
30 2020.12
我科学家发现新型氢水化合物
记者29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物理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极端环境量子物质中心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实验技术,结合原位拉曼光谱实验技术、原位X射线衍射实验技术以及第一性原理,计... <更多>
-
29 2020.12
一箭双星!中国“十三五”宇航发射任务顺利收官
12月27日23时44分,长征四号丙遥三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卫星和搭载的一颗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十三五... <更多>
-
29 2020.12
人脑衰老退化,免疫系统是“加速器”?
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经阶段,而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受衰老影响最大的系统之一。目前,与脑衰老相关的认知功能减退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胁。研究发现,衰老这一过程还伴随着机体系统性炎症的增加,但免疫系统是否在... <更多>
-
28 2020.12
我科学家发现591颗高速星 其中43颗未来将飞出银河系
12月26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在LAMOST和Gaia数据中发现591颗高速星,其中43颗能够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未来将飞出我们的银河系。这是自第一颗高速星发现以来,一次... <更多>
-
28 2020.12
我国已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 专家呼吁要因地制宜
12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 “国土空间规划契机下地下空间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更多>
-
25 2020.12
中科院大气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依托平台与科技支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