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3 2020.11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记者19日从科技部获悉,“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更多>
-
20 2020.11
国内首款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启动
记者19日从合肥高新区获悉,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制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于18日在湖南湘潭县启动Ⅲ期临床试验,这是国内首个启动Ⅲ期临床试验的重组亚单位疫苗。 <更多>
-
20 2020.11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十三五”谱写固体动力新华章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航天事业,发展航天需动力先行。过去的五年里,作为我国固体动力事业的摇篮,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牢记“航天报国”使命担当,聚焦主责主业,为全面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更多>
-
19 2020.11
“中国天眼”4年迎成果井喷 迄今发现脉冲星超240颗
神秘未知的事物,似乎总有一种魔力,吸引人类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赴后继。天文便是如此:在广袤的宇宙中,经常有一股电波袭来,仅仅闪现几个毫秒。没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更多>
-
19 2020.11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7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11月下旬择机实施发射。 <更多>
-
18 2020.11
十大新兴技术或将颠覆我们的生活
世界经济论坛和《科学美国人》杂志11月10日共同发布一份最新报告——《2020十大新兴技术》,这份报告是国际专家指导小组从75项技术提名中选出的。 <更多>
-
18 2020.11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里程突破3亿千米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16天,飞行里程超过3亿千米,距离地球约6380万千米。探测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统完成自检... <更多>
-
17 2020.11
滴滴程维:不必拥有车辆 共享化是未来出行最优方案
11月16日,滴滴出行举办“滴滴开放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作为第一款为共享出行而生的汽车新物种,D1由滴滴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将引领汽车交通出行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更多>
-
17 2020.11
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通过欧洲认证
中国广核集团10日通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于日前通过欧洲用户要求符合性评估,获得了EUR认证证书。认证结果表明,“华龙一号”与EUR最新版要求具有高度的符合性,其设计满足欧洲... <更多>
-
16 2020.11
加强科技合作 应对共同挑战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用13年完成了承担的测序任务。现在,对一个人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只要一小时左右。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用基因测序技术发展的例子,... <更多>
-
16 2020.11
面向更长远的未来 揭秘“科技扶贫”背后的辩证逻辑
科技扶贫,不仅是扶贫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让扶贫成效能够在贫困地区得以落地生根的“点金石”。通过向贫困落后地区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当地产业升级、生态修复、经济受益,最终,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实现乡... <更多>
-
10 2020.11
科技部:继续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攻关
9日,科技部官网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592号建议的答复。针对这份《关于加快推动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的建议》,答复文件明确:科技部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 <更多>
-
10 2020.11
中国量子科技加快实现天地一体化(新业态新模式之新观察⑦)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有一条“量子大道”。2公里的云飞路,沿线密集布局着20多家量子关联企业。本源量子就是其中一家。 <更多>
-
09 2020.11
中国工程界最高奖揭晓 抗疫先锋集体获奖
8日,由中国工程院发起,被誉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的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名单在京揭晓。今年,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由核动力专家彭士禄获得,光华工程科技特别贡献奖颁发给了为抗疫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医... <更多>
-
09 2020.11
数亿农民无法上网?细说农业中的数字鸿沟
数字时代为世界上5亿农民带来了希望:安装了正确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可以告知农民什么时候可能下雨、如何识别和根除害虫,而农民的辛勤劳动与大数据相结合,可以在丰收期及时获得信息,为农作物争取个好价格。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