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 2020.11
中国量子科技加快实现天地一体化(新业态新模式之新观察⑦)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有一条“量子大道”。2公里的云飞路,沿线密集布局着20多家量子关联企业。本源量子就是其中一家。 <更多>
-
09 2020.11
中国工程界最高奖揭晓 抗疫先锋集体获奖
8日,由中国工程院发起,被誉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的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名单在京揭晓。今年,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由核动力专家彭士禄获得,光华工程科技特别贡献奖颁发给了为抗疫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医... <更多>
-
09 2020.11
数亿农民无法上网?细说农业中的数字鸿沟
数字时代为世界上5亿农民带来了希望:安装了正确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可以告知农民什么时候可能下雨、如何识别和根除害虫,而农民的辛勤劳动与大数据相结合,可以在丰收期及时获得信息,为农作物争取个好价格。 <更多>
-
06 2020.11
五亿多年前神秘生物 中科院解密“麒麟虾”化石
11月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举行的澄江动物群发现节肢动物起源过渡型化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最新研... <更多>
-
06 2020.11
中国高铁跑得稳和北斗卫星有关 还有这些“黑科技”
与利用轨距尺进行测量或全站仪半自动测量等传统手段相比,北斗惯导小车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作业效率提升了20倍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测量成本和外业复杂度。 <更多>
-
05 2020.11
中国天眼FAST获重大成果 明年将向世界开放
“中国天眼”FAST建成运行以来,观天成效如何?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中国天眼FAST目前已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这意味着,随着性能的... <更多>
-
05 2020.11
我国四方面部署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 <更多>
-
04 2020.11
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两季实现亩产超1500公斤
?11月2日,湖南衡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传来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测产结果公布,晚稻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加上今年7月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意味着... <更多>
-
04 2020.11
新研究:新冠病毒可破坏血脑屏障
?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多样,呼吸道症状是其主要表现,还有一些患者症状指向血管炎症。一个美国研究团队最新发现,新冠病毒还能让血脑屏障出现“漏洞”,潜在破坏大脑神经网络。 <更多>
-
03 2020.11
世界顶尖科学家共识:联合科学力量抗击新冠疫情
10月30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基础科学研究和青年科学家培养一直是顶尖科学家论坛聚焦的宗旨。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科学家无法回避这个全球瞩目的话题,联合... <更多>
-
03 2020.11
乘势而上加快科技创新(创新谈)
无论是坚持办好自己的事,还是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都亟须坚持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更多>
-
02 2020.11
中国化妆品全球消费第二 产业发展却遭遇科技掣肘
利润率高的高端化妆品还是以国外品牌为主,我国企业科研水平低,产品技术落后,科学配方研制开发仍处于模仿阶段,创新实力弱,研发投入占比小,原料品种少且质量不稳定。 <更多>
-
02 2020.11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2020”在京开幕
10月31日上午,“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2020”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拉开帷幕。 <更多>
-
30 2020.10
人工智能助力发现火星新陨石坑
据美国太空网25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发的创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犹如“火眼金睛”,帮助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过去10年中形成的一系列陨石坑。 <更多>
-
30 2020.10
工业机器人打造智慧物流中心 效率提升4倍
物流产业作为连接高度数字化、消费互联网和传统生产制造的过渡地带,天然就是数字化转型推进的前哨。从物流设施与生产环节分散管理、依赖人工控制的传统物流到生产与物流系统合理化、智能化管理的现代物流,物流行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