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文明善治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农村基层引发热烈反响
1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关系农村的“里子”,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关于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的重要部署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引发了广大基层干部的深刻思考,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文明善治答卷,以更昂扬的姿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更坚定的信心提速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更饱满的热情奋进在建设农业强国征程上。
基础筑牢 充满活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乡村善治是国家治理的“压舱石”,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可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稳固农村这个战略后院,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的传统,也是优势。”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八组组长,田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专向记者介绍,多年来,正是在党建引领下,官桥村八组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等300余项荣誉称号。当前,官桥村八组正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村企共建,以发展二三产业积累的资金反哺农业,带动周边村组整治村庄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提升文化素养、建设宜居村庄。
“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更加明确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营造稳定有序的农村环境。”河南省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徐军霞说。
连日来,鹤壁将全市原有的219个“核酸小屋”整合成52个“发热诊疗站”,安排全科医生坐诊,配备一名护士,采用“一医一护一药”的模式,农民群众通过便民发热诊疗站就能进行病情初步诊疗、配药,从接受诊疗到开具处方、完成配药,10分钟左右可全部完成。
“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体会到乡村产业发展得再好,如果缺乏有效的治理体系,很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就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更谈不上乡村振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告诉记者。20多年来,南峪村在段春亭的带领下,修路搭桥、保护生态,发展高端民宿,从“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村民的腰包鼓了,如何提升凝聚力,避免各干各的?去年以来,南峪村推行积分制管理,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生产和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尴尬局面,形成以农民为主体、村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自治是基础。自治就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集聚群众智慧。”浙江省象山县泗洲头镇墩岙村党支部书记鲍英钱说。近两年,针对村级会议组织召开难、在外村民参与难、议事事项收集难等问题,象山县探索开发村民说事线上应用系统,推动“说议办评”线上线下融会贯通、整体闭环,使村民对于村庄事务的参与感显著提升。
法润乡村 情暖民心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我对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深有感触。”山西省阳泉市河底镇固庄村村民张建军介绍。张建军有近20年的基层调解工作经历,曾经担任过村干部,现在是固庄村调解委员会的成员。“我发现近几年大部分村里人对法律不再限于略懂一二。不少村民揣着法律小册子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村调解委员会咨询问题。与从前比,现在村民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我认为,这与我们村多年来的普法工作分不开,也与我们坚持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努力分不开。”张建军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农民办事依法。这让我想起我们村的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前进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志翼介绍,前进村利用网络平台、各种会议,持续对村社干部、村民进行法治培训;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房屋拆迁安置办法等,引导村民依法依规办事;将村民自治与法治相结合,邀请专业律师团队把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在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建设法治乡村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一定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胡志翼表示。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长沟人民法庭副庭长吕少罕,是一名驻村法官。他介绍:“我眼中的农村群众重感情、朴实、善良,在日常工作中,我与辖区村民结下了深厚感情,所以,我特别关注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备受鼓舞,尤其是讲话中提到化解矛盾靠法,这正好是我的工作内容。”
吕少罕介绍,他所在的“吕少罕法官工作站”为房山区韩村河镇5个村提供服务。驻村法官通过定期走村入户察民情、问民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指导纠纷调解,从源头上降低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和诉讼案件的发生,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所在的法官工作站是房山区人民法院首个以法官姓名命名的工作站。院领导告诉我,这既是对驻村法官勤勉尽责的内在要求,也是敢于向人民群众表达决心、兑现承诺的责任体现。对我来说,这就是扛在肩上的责任。”吕少罕表示,他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高水平司法服务。
物心俱丰 文明和美
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让长期在乡村从事村镇传统文化整理、搜集和传播工作的我们深受鼓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古镇“光影墅文化空间”发起人、“乡村阅读榜样”蒋理说。
蒋理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一方面将深度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创作更多跟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产品。让大家在享受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增进对当地优秀文化的了解,从而产生强烈的乡村自豪感和持续建设乡村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应持续深入挖掘、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中的优良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非遗文化等,并结合时代特点形成时代新风,使之对青少年产生持续影响,从而形成他们对乡村的真正热爱,在离开乡村之后始终惦记着乡村,并在有朝一日回到乡村、建设乡村。
治理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件要事。苗花娣是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前马营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该村农家女读书协会创办人,她和丈夫自费在村里创办农家书屋。书屋建成后,村里识字的老人和妇女常带着孩子来读书、说农事。渐渐地,闲暇时当地村民读书、看报、学技术的多了,闲聊天、喝酒、赌博的少了,村里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苗花娣说:“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等重要思想,我深有体会。在文明乡风建设中,需要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转变传统婚丧观念,同时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还要细化婚丧喜事操办标准,建立有效的道德激励约束机制,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陋习,传承弘扬良好家风家训和传统美德。”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十几年来,从大学退休返乡的夏昭炎,有感于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在老家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开辟书屋带领孩子们阅读;开设百姓课堂给村民讲授优秀传统文化;组织村民成立文体队推广保健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全国道德模范”“乡村阅读榜样”夏昭炎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路径和抓手,“中国的传统文化带给我无比丰厚的滋养,作为文化教育战线曾经的一员,我将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进一步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提振农民群众的精气神,为优秀乡土文化复苏作出自己的贡献。尽管年至耄耋,我仍将始终不渝坚守初心,期望能让乡村成为心灵和物质俱丰盈、既文明又美好的地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核心,乡风文明是灵魂。相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将主动担当、精准施策,持续把乡村治理中的自治、法治、德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以善治绘就幸福底色,让文明实践遍地开花,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持久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