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摊经济”从业者“卖有定所”
华灯初上,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的夜市摊点早已人潮涌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你来我往的砍价声……隐藏在城市里的“烟火气”随着温度的上升,慢慢升腾,不夜城的生活画卷,也折射出民生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以前的摊位不固定,总感觉有些影响市容,现在这样规范以后,道路畅通多了。” 正在与朋友一起逛街的市民张女士说。
一个个设立有序、环境整洁的摊点,在便民利民中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这背后,是西宁市城西区为了推动“地摊经济”良性发展而进行的精细化管理,他们以实际行动,护航“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让人间“烟火气”与城市“文明风”同行
“地摊经济”在缓解就业压力、刺激市民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治理问题,如缺乏保洁和管理人员、影响周边交通秩序等,如何更好地支持“地摊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城市管理共赢?
为实现城市管理在“放”与“管”之间的柔性平衡,5月1日起,西宁市城西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首次在西宁市城西区力盟商业步行街试点设置临时摊位经营区域,旨在通过规范流动摊点有序摆放、引导商户文明经营,进一步激发城市消费活力,让“地摊经济”与“文明风尚”并肩同行。
城西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临时摊位经营区域按照商贩经营种类进行了合理划分,在保证正常市容秩序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对“地摊经济”的吸纳能力,目前已设置流动摊位128个。
每天19时30分后,在力盟商业步行街西平门至中央广场路段,执法队员准时对定点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规范商户经营秩序。
此外,城西区因地制宜设置了12处169个流动摊贩便民店。同时,优化办理审批手续,在小区门口和农贸市场门口等地合理规划设置34个便民牛奶摊点、10个便民裁缝店等,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保障了市容市貌的整洁。
“柔性监管”为“地摊经济”从业者添活力、增动力
傍晚时分,力盟商业步行街的摊主们已经开始忙着出摊。高元柱整理完面前的刮刮乐彩票后,就推着自己的小车前往固定的摆摊地点。“以前,我每天20点到23点在步行街摆摊,有时候哪里人多就推车到哪里,但时常因占道经营被城管劝离。”生意本就不固定,还得时时悬着心,这让高元柱时常犯难。
如今,高元柱在城西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协调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摊位,不仅“卖无定所”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不用再因为占道经营等问题而四处奔走。现在,像高元柱一样的“地摊经济”从业者已经在规划好的临时摊位经营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日均收入相较之前都能增加两三百元。
“现在看到执法人员也不慌,生意好多了。”在高元柱旁边卖着戒指、项链等饰品的女摊主笑得合不拢嘴,生意越来越好,她很知足。
“知道这里每天晚上都有摆摊的,吃完饭就喜欢过来逛逛,生活美得很。”市民王海荣一边挑选商品一边说。
夜经济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要让夜经济能够持续火热下去,需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与温度。同时,还需集思广益,以绣花功夫为活跃夜经济提供服务保障。
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友好协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也将形成,给“地摊经济”从业者一个固定的“家”,城市“烟火气”便会点亮城市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