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素质农民培育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新疆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人才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按需培养,所学技能都有用武之地
为了科学地制定方案,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的实施,新疆每年在各地组织开展培育需求的摸底调研,充分了解农民的提升意愿、培育需求和意见建议,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育需求。
“我经营着1500亩的池塘,平时主要是养殖四大家鱼,梭边鱼、螃蟹、小龙虾也有。今年计划增加白斑狗鱼、五道黑这些新品种,但心里没底,只敢小规模试养。”来自新疆伊宁县西汇盈鳞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学员赵月勇告诉记者。
伊宁县西汇盈鳞养殖专业合作社科学的养殖模式和优质的鱼肉品质在当地已很有名气。但是,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面对新增加的鱼类品种的养殖,赵月勇还是十分谨慎。
当得知2024年新疆高素质农(渔)民培育班开班的消息时,赵月勇迫不及待地报了名。揣着对新品种养殖的疑惑和问题,赵月勇与其他学员一起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培育班的学习不仅从理论层面回答了关于水产养殖的诸多疑问,更让他学到了养殖的实践经验与技巧,对新品种养殖信心倍增。
“之前我也派合作社的学员去参加过培育班学习,广州、郑州很多地方都去过,每次参加完培育班都能学到新东西。我们合作社的鱼苗就是在参加培育班后,从江苏引进的,鱼苗质量很好。”赵月勇说。
为了提升培育的有效性,新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根据自身能力组织实施培育计划,不仅加强领军人才、生产技能型农民的培养,而且明确要求立足实际、分类施教,加强以农业技能为主的培育工作。
实践教学,农民学员一用就会
以农业技能为主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数的2/3。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培育教室搬到田间地头,采取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形式,以需求为导向,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行围绕产业周期的分段式、交替式培育,提升实习实训比重,切实提高学员实践能力。
“大家面前的这个设备是孵化桶,可以实现200万个鱼卵的孵化。这个桶内现在正在进行马口鱼的孵化,这种鱼类的养殖期只需要4个月,一公斤就能卖到34元,可以实现良好的效益。”4月17日,在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联合村的桃花山水产养殖基地,讲解人员杨洲洋正在认真地向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农民学员们讲解水产养殖知识。
当日,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分院两位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50名来自南北疆的农民学员奔赴武汉,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为期12天的新疆高素质农(渔)民培育班。
培育班的课程由理论课和实训课两部分构成。其中,理论部分主要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经济与管理等学院的教授讲授,来自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研究员也前来为学员的技能提升助阵。
培育班中,每轮的理论授课结束后,便由各个基地的实践专家“上场”,实践教学把教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对学员进行现场教学,切实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各观摩点和实训基地的讲解人员,都是来自一线的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强并且有着丰富的实训经验。深入浅出的理论教学、面对面的技术传授,让农民一听就懂,一用就会。
整体谋划,用高素质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
农民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不仅是一项长期工程,更是通过人才振兴拉动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2023年,新疆紧密围绕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推进支撑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区培育高素质农民2.1万人。聚焦大豆玉米提单产、油菜产业发展、机械化生产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项培育行动,培育3893人。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戈壁设施农业、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水产养殖生产等内容,开办分专业自治区示范培育班,培育700人。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工作,组织611人参加高素质农民中职学历教育。今年以来,已开展自治区示范性培育6期 ,培育400人。高素质农民有效推动了各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培育班让我明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青岛参加完半个月的培育班后,李建峰受益匪浅。
李建峰曾是新疆2023年3月期高素质农民培育班中的一名学员。他在温泉县经营着一家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鸵鸟养殖。
与传统的养殖模式不同,李建峰的合作社将鸵鸟苗以1000元的价格售卖给村民,同时向农户免费提供养殖知识和技术指导。在经过10-12月的养殖期后,再向养殖的农户回购。保底回购价为每100公斤3000元左右,农户每养殖一只鸵鸟可以获得纯利润1300-1400元。
新的养殖模式不仅增加了李建峰的养殖收益,让更多周边村民加入到鸵鸟产业的养殖中,促进了当地鸵鸟产业发展。2023年,鸵鸟养殖合作社给村集体分红10万元,发挥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