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命运与共的世界故事——写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重要演讲两周年之际

发布日期:2019.01.21 来源:新华社 分享至:
摘要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重要时刻,越是不断回望,越感经久闪光、指引未来。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重要时刻,越是不断回望,越感经久闪光、指引未来。


  两年前的1月18日,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人们见证了光芒闪耀的时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里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从全局和全球视角,以哲学和历史高度,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刻回答了“人类社会何去何从”这个根本性问题,在世界范围产生持续而强烈的积极反响。


  两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激起思想涟漪,收获广泛共鸣,更聚合行动力量。面对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演奏一曲曲合作共赢的交响,描绘一幅幅发展进步的画面,书写一个个命运与共的故事。


  美丽和声激扬四海


  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驻华记者伯格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演讲时,专门停顿了下,转过身对中国领导人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记忆的画面转到2017年1月,在万国宫,古特雷斯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历史性演讲。“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古特雷斯如是评价。此后在不同重要国际场合,这位联合国秘书长都一再表达这一观点。


  四海相应,结伴而行。两年来,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从《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再到诸多双多边交往的成果文件,“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次次被清晰写入、一次次被热烈讨论、一次次被由衷呼唤。


  伴随一场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伴随中国领导人一次次紧张繁忙的出访之旅,高瞻远瞩、兼善天下、崇尚和合的这一中国思想智慧,因其直面这个时代的挑战,体察这个世界的巨变,直击人们心中对和平发展的期盼,也因其超越国别、党派和制度的争论,日益深入人心、启程前进,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中国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这番评价,也是国际社会的心声。


  “建立一个没有纷争、所有国家都获得发展、所有人都幸福生活的世界,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说,“将理想变为现实,需要政治家高瞻远瞩,并尽最大努力付诸行动。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并且中国具有实践的能力。”


  共同行动汇聚伟力


  超过35个足球场的展览面积,来自五大洲的3600多家企业,超过40万的中外采购商,成交额近600亿美元,中国首创的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甫一亮相,就显示出博大雍容的气韵。置身会场,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微笑着交流着,有时甚至还要借助纸笔和手势,共同的热望是做生意、求合作、谋共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与共的世界图景,此时此地,分外鲜活。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盛会,是体现中国智慧的创举。”而这个智慧与创举的内核,就是从相互尊重、开放融通、合作共赢出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相互依存的世界赢得一个和平安宁、繁荣美丽的未来。


  去年年底,中国首倡的另一个国际公共产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迎来成立三周年。3年来,亚投行持续扩容,成员数从最初的57个扩大到93个,批准投资达70亿美元左右,项目涵盖10多个国家,为地区民众福祉作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贡献,接连获得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最高信用评级。从理念倡议到扎实行动,从有人疑问到广获赞誉,亚投行的成长足迹,正是中国理念、中国方案顺应潮流、集纳众智、汇聚合力的缩影。


  2018年7月,马尔代夫。随着两座桥墩之间的钢箱梁慢慢合龙,中国公司承建的中马友谊大桥全桥贯通。马尔代夫终于有了历史上第一座跨海大桥。这座大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一带一路”,被誉为造福人类的魅力弧线,让国与国相近,民与民相亲,让互利共赢变为现实。


  近170个,这是目前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及国际组织数量。正是一双双合作之手,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用联合国商务理事会前副主席约翰·艾伦的话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当前阶段的一个“华丽转身”。


  希望满怀携手未来


  就在几天前,两项“中国纪录”引发讨论。1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0万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856.1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当下,国际社会看到这份“成绩单”背后的分量:纵有大风大浪,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始终拥有带来希望的沉稳、韧劲和定力。


  “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2018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宣示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展现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的诚意与担当。


  缩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关税总水平,主动扩大进口,放宽市场准入和外资股比限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年来,奋进中国不畏风雨,不惧变局,锐意革新,开放包容,为促进共同发展进步提供广阔前景,为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汩汩暖流。


  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中东问题、叙利亚危机、联合国维和等诸多问题上,中国始终主持公道,勇于担当,致力于同各国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已成为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中坚力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说,中国不仅充分拥抱了自身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也致力于推动实现联合国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标志着我们正面向一个全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一起探索未来”。


  而在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秘书长盖琳看来,人类的未来,必将是世界各民族因共同命运而聚集到一起并建立一个相互合作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最佳选择”。


  一个个命运与共的故事,传递着发展的动力、和平的薪火,闪耀着文明进步的光芒。回望万国宫重要历史时刻,人们看到共同心愿的有力表达,看到携手共进的行动足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历史潮流,回应时代要求,展现各国共识,在深刻变动的世界必将不断发出耀眼的思想光辉,聚集起更多发展进步的力量,指引我们为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