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周年:10个故事见证蓝图变实景
2013年,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累计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拓展,为各国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今年全国两会,新华每日电讯邀请10位代表委员,一起“走进”这条独一无二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听他们讲述“一带一路”的“故事汇”。
1月1日,一艘货轮靠泊在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进行装卸作业。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是京津冀和“三北”腹地的海上门户,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港口,“一带一路”重要海陆交汇点。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徐安策代表:中老铁路打开黄金大通道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降低了水果运输成本,从泰国果园枝头采摘的新鲜榴莲通过中老铁路运抵昆明,仅需要7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安策说,中老铁路正助力中国消费者实现“热带水果自由”。
东南亚新鲜水果搭乘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到了昆明后,很快就会被销售到全国各地。
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3日开通运营以来,客货运量持续增长,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显,为促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幅区域互联互通的图景愈加清晰。
截至今年2月底,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1190万人次、货物超1600万吨。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在我国和东盟间构建起一条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跨境货物运输时间大幅压缩,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其速度快、运量大、受气候影响小、更加安全等优点,受到国内外货主的青睐,国际物流需求日益旺盛。
“昔日边陲变成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徐安策说,依托中老铁路,云南积极推动“南出、北上、东连、西接”大物流通道建设,正在形成以昆明为集结中心,东连西部陆海新通道、西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出辐射东盟国家、北上连通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开放格局。
目前,国内20余个省份先后开行了中老铁路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拥有了便捷陆运新通道,货运时间相比传统海运缩短了近20天,从中国昆明到泰国曼谷最快55个小时即可到达。
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云南省的周边国家,成了新的投资热点,合作机遇更加凸显。
当前,云南正在按照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大发展促进大开放的思路,加快实施中老铁路三年行动计划。
徐安策说,铁路部门将积极探索“澜湄快线+跨境电商”“中老铁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铁路国际运输新模式,增强中老铁路辐射效应和跨境货运能力。
徐安策建议,依托中老铁路,云南进一步推动大物流通道建设,优化沿线产业空间布局,深度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打造高质量开放发展新引擎。
这是2月24日拍摄的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戴茵代表:为出版业走出去插上“翅膀”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出版业插上了‘翅膀’,出海拓展大有可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南传媒”)出版部部长戴茵说。
去年6月至12月间,中南传媒承接了“援柬埔寨教育技术援助项目”,协助当地开展编写信息技术教材、搭建教育数字平台等多项工作,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
“2018年,我们就成功交付了我国第一个综合性教育技术援外项目——援南苏丹教育技术援助项目,在当地获得了良好反响。”戴茵说。
国内出版业“走出去”,并非一帆风顺,戴茵作为亲历者深有体会。
2009年,戴茵第一次带队出国,前往韩国寻找合作机会。“当时,我们想要通过并购当地出版社实现深度合作,但由于多种原因,合作最后没有成功。”戴茵说,不过,这次海外之行,也收获了不少宝贵经验。
同年,戴茵再次带队出国,前往越南寻求合作。“我们发现,越南市场对绘本等儿童读物的需求量非常大。”戴茵一直记得,代理商骑着小摩托带她前往当地一家小型出版社的情景。
“那家出版社在一栋很小的楼里,房间里摆满各种各样的儿童绘本。创始人跟我们聊了很久,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文化的热爱,是不分国界的。那一次,我们共完成70本绘本的合作签约。”戴茵说,“从更宏阔的视角来看,我认为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就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努力创造共通的文化。”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各类项目、政策,仿佛给早就蓄势待发的出版业出海插上了‘翅膀’。”戴茵说。
“十三五”期间,中南传媒共向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译介1400余种优质湘版图书版权,覆盖40种语言,版权输出数量在全国出版集团中位列前茅。其中,有997种图书进入37个周边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以纸质书、电子书、动漫等多种形式为当地读者带来精彩的阅读体验。
近年来,中南传媒积极发挥自身在产品、技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为我国教育产品与服务走出国门寻找突破口,让我国教育出版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惠及更多海外师生。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出版业出海的道路上展现新作为、做出新成绩。”戴茵说,中南传媒将积极谋求在各个合作国家建立完善版权代理点,优化合作模式,“向市场主动‘出击’”。
张时荣代表:“一带一路”促中外文化交融
“全景讲述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阿语版《山海情》,去年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播出,收获好评。原剧西北方言赋予了全剧真实感与生命力,却给译配团队增加了不少难度。”
回忆起阿语版《山海情》的译制点滴,全国人大代表、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智慧宫”)董事长张时荣打开了话匣子。
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智慧宫,自主研发了首个中阿影视动漫制作平台“智慧宫影视”,将国内近300部影视动漫产品译制成阿拉伯语。
为了保留“土味”又贴近阿拉伯国家受众,《山海情》剧中方言先被转化成普通话,再翻译成阿语,最后由专家进一步审校。为了接地气,他们还特地选用海湾国家影视剧流行的方言译配,光是台本就打磨了4个多月。
去年底,阿语版《山海情》在苏丹舒卢克电视台和埃及新日间电视台首批播出,之后还在中东最具地区影响力的综合性媒体集团之一中东广播中心(MBC)播出,并在沙特、阿联酋、伊拉克、阿曼等国展播。
“我们搭乘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快车,不断在中文教育、图书出版、影视推广等方面创新研发。目前已有多种文化产品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当地掀起了‘中文热’。”张时荣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公司业务快速发展。近3年来,营收增幅保持在年均40%左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中文课程。智慧宫出版了《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阿文版,将《智慧学中文》教材打造成在阿拉伯国家深受欢迎的国际中文教育品牌。此外,智慧宫还积极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师资派遣服务,向阿联酋、沙特、埃及等国推广“互联网+教育”解决方案。
张时荣说,智慧宫先后促成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图书出版及版权贸易领域的多个合作,目前翻译出版、版权输出中阿文图书1400多种,除了主题类图书外,还包括《三体》《狂飙》等畅销书。
有着十多年国际传播经验的张时荣认为,进一步推动国内文艺精品“出海”,需要积极探索更适合国际传播的叙述技巧和传播渠道。
“希望国内团队多尝试创作一些既符合国内需求,又体现国际化表达的精品,实现国内热映、国外刷屏的传播效果。”张时荣说。
今年全国两会,张时荣建议,加强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建立市场化机制,借助“一带一路”东风,让我国优秀文化产品更持久地赢得国外市场青睐。
阮英委员: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
“目前我们手握国际订单2.69亿元,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及泰国、印尼等国家,这是我们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结出的硕果。”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兰石集团”)董事长阮英说。
兰石集团的制造基地位于兰州新区,每天工人们都开足马力,生产炼油化工和新能源领域各类装备。阮英介绍,这些装备中,仅销往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就有60余台(套),都将通过国际货运班列陆续发运。
工人在兰州新区兰石集团高端装备产业园车间内作业(2022年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兰石集团被誉为“装备中国功勋企业”,是我国集石油钻采、炼油化工、通用机械研发设计制造等为一体的高端能源装备大型企业,曾自主研发制造出国内第一台石油钻机、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等高端产品,填补了国内能源装备领域百余项空白。
近年来,兰石集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从过去主打国内市场转为内外并重、走向全球。
“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传统化石能源重要开采地,兰石集团在新疆哈密建立了面向中亚、西亚的大型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很多国家的企业都向我们表达了深化合作的意愿。”阮英说。
此外,兰石集团与土库曼斯坦、伊朗、肯尼亚、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许多客户,也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兰石集团在新加坡、印度、土库曼斯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设有办事处,今年还将在泰国设立分支机构。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兰石集团的国际市场销售网络布局不断完善。“海外公司负责前端海外市场的客户开发、维系和宣传等工作,是我们与国际市场建立联系的桥梁纽带,有力推动了兰石产品走向世界。”阮英介绍,2013年以来,兰石集团累计实现出口订单30亿元以上,2022年与中东、东欧、东南亚等地区的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订单。
甘肃是“一带一路”枢纽点,能源资源种类齐全,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今年,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促进产业低碳转型是阮英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他建议,以甘肃为通道枢纽,利用“一带一路”通道节点城市布局优势和“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过境的有利条件,打造我国西部氢能产业发展走廊,加快形成我国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基地。
“今后,我们将在氢能、光伏多晶硅及纳米磷酸铁锂、高端合金材料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产业链补链强链,加快能源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他说。
马忠明委员:让更多中国农科造福人类
“甘肃与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气候条件相似。在寒旱农业、戈壁农业、种业发展等方面,我国已经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合作。”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说。
走进甘肃省农科院的智能温室,一股暖意扑面而来,“长”在水里的生菜、“挂”在基质枕上的辣椒生机盎然。这是马忠明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各类蔬菜。
马忠明长期从事农作物肥水高效利用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每年有一半时间在田间地头做研究。马忠明说,无土栽培技术能突破土壤条件的限制,只要方法科学,即使在荒漠中也能种出高产作物。这项技术适宜干旱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潜力巨大。
这几年,甘肃省农科院和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有关机构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包括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等。甘肃省农科院正成为甘肃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我们分别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巴基斯坦等国家签署了备忘录,希望通过技术培训、人员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共同促进农业发展。”马忠明说。
2022年,甘肃省农科院与巴基斯坦一所大学签署备忘录,开展现代农业技术转化与人才培养项目合作。33岁的博士拉扎来到甘肃省农科院博士后工作站,在马忠明的指导下研究学习。
最近,拉扎准备跟随一个研究团队前往河西走廊地区调研,并在甘肃省农科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科研工作。“我对这次调研充满憧憬。我的课题就是研究中国的旱作农业和设施农业,今后将相关技术带回巴基斯坦。”拉扎说。
河西走廊是我国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年制种面积占全国的55%。马忠明曾多次带领团队深入张掖、酒泉、定西等地走村入户调研,深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当前种业发展的问题和需要支持的方向,并形成多份调研报告。
在马忠明看来,种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芯片”,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方面。他计划组织团队到中亚有关国家学习借鉴,并推广甘肃的马铃薯种薯培育技术。
“‘一带一路’农业领域合作不断推进,成果也将不断造福各国人民。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可以从农业技术、人才交流、农业政策等多个方面提质升级。”马忠明说。
李东林代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轨”
“我们采用‘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制造的智轨电车,通过车载传感器就能识别路面虚拟轨道,从而保持在既定轨迹行驶。产品发布后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了对中国轨道交通产品的赞叹。”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中车株洲所”)董事长李东林说。
2022年9月,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发的首批交付海外的智轨电车在湖南株洲下线,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阿联酋。李东林说:“智轨列车具有基础设施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调度灵活等特点,为海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一种兼顾运能与成本优势的中国解决方案。”
近年来,中车株洲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仅在2022年,就完成了阿联酋和马来西亚两个海外智轨项目的合同签订,新签订单国际化率高达83.93%。
此外,中车株洲所研制的列车“心脏”和“大脑”——牵引电传动系统与网络控制系统,近年来也随着“中国车”的出口,运行在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轨道上。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复兴号“绿巨人”、“澜沧号”动车组投入运行。作为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
中车株洲所为这两列动车组提供了牵引电传动和网络控制关键核心技术。其中,作为“心脏”的牵引变流器,可以控制输出电量,驱动整车能量;作为整车“大脑”的网络控制系统,可让列车自动识别和诊断故障,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李东林介绍,自中老铁路开通以来,中车株洲所技术人员全力配合动车组包保运行工作,其间配套产品运行保持零故障。截至目前,中车株洲所提供技术设备的动车组无故障运行超过了71万公里。
而在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上,中车株洲所针对线路高温、高湿、高盐雾的特殊运用环境,对牵引、网络、充电机等相关产品进行针对性设计,以更好适应环境;同时针对大长坡道的线路情况,开展了近10种应对方案的设计及地面试验验证。
“雅万高铁建成通车后,雅加达到万隆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对印尼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李东林说。
“未来中车株洲所将打造轨道交通技术领先优势,让‘中国车’奔驰在更多国家的轨道上。”李东林说。
李明远代表:内陆古城“后队变前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西安被赋予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向西开放门户城市’的新定位和新使命,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后队变前队’,西安变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李明远说。
自2013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长安号不断让地处内陆的西安焕发开放活力。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4639列,同比增长20.8%,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2月1日,X8151次中欧班列准备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往明斯克。当日,满载日用百货的X8151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中欧班列(西安)常态化运行的国际干线多达17条,实现了亚欧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黄金通道”。
“近年来,西安不断发挥‘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李明远说。
2022年,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中欧班列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新开通跨黑海、里海线路和中老、中越班列,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西安实现了集结交会。
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中欧班列稳定性更高;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仓位更有保障,运输时效更快。这些优势,为企业开辟海外市场提供了便利。陕西有家生产洗衣机的企业,去年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发运了9个专列,销售洗衣机3.2万台;今年以来,已收到订单50万台,都将通过中欧班列销往海外。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西安与沿线国家和城市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容,西安的“国际朋友圈”也不断扩大。
2022年,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落地西安,全国首趟境内外全程时刻表班列从西安驶出,“通丝路”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全面运营,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并且新开通了2条国际客运航线和4条全货运航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4474.1亿元,一般贸易同比增长33.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40%。
“目前,西安正致力于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李明远说,未来中欧班列开行将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
“西安将继续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迈出更大步伐。”李明远说。
刘建明代表:“国际纺都”绚丽绽放“新丝路”
“全球每卖4件衣服,就有1件的面料产自柯桥。”来自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明说。去年11月,中欧班列“柯桥号”开通,让“国际纺都”柯桥搭上了高效快捷的“新丝路”。
从摇着船橹叫卖的“水上布街”,到布满天下的“国际纺都”,各地布商见证了这个世界最大纺织贸易集聚地、亚洲最大的布匹专业市场所在地的蓬勃发展。
柯桥被称为“托在布上”的城市,经营主体超15万家,和纺织业相关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此外,还有近5500名境外采购商在此常驻,1100多家境外企业设有代表处,平均每天有10万客商采购。
柯桥纺织贸易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1300多亿元的出口额中,近60%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量柯桥纺织企业借着“一带一路”倡议东风,触及世界各地。
让柯桥的名号在土库曼斯坦布商中人尽皆知的绍兴布婷纺织品有限公司(下称“布婷”),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2017年,一位土库曼斯坦客商走进布婷门店。当时,布婷总经理钱水江对这个国家了解不多,轻纺城市场里也很少有和该国客商合作过的公司。
钱水江敏锐地发现商机,立马启程前往土库曼斯坦考察。那一次,他带回来很多订单,每次发货至少一个集装箱,最多的一次有几十万米面料。
作为最早一批开拓者,布婷当年销往这个500多万人口的中亚国家的棉布,总计超过了2000万米。随着布婷在土库曼斯坦打响名声,柯桥也成为当地最大的纺织品进货地。
以土库曼斯坦为起点,布婷将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布婷的面料。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钱水江说:“只有走出去,才知道当地市场的喜好。而想要扎下根来,就必须永远闯在市场一线。” 去年11月中欧班列“柯桥号”开通,推动“柯桥织造”更便捷走向世界。以前布商肩挑手扛,把布送进千家万户;如今,柯桥的布搭乘共建“一带一路”快车,走进沿线国家市场。
为抓住开放机遇,柯桥每年举办世界布商大会,全球布商云集,共拓产业务实开放的合作之路。去年,2022新丝路故事汇·柯桥论坛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参与者、传播者聚集一堂,一起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今年,国际纺联还将在柯桥举行年会。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柯桥纺织业“布”可限量,这已成为“国际纺都”布商的普遍共识。
邵长金代表:“中国丝”扮靓世界“美丽经济”
“土耳其是欧洲最大的纺织品服装供应国,我们的产品在土耳其纺织成布后,主要用于国际知名快时尚品牌服饰的加工。目前产品供应稳定,已占到土耳其70%的市场份额。”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乡化纤”)董事长邵长金说。 新乡化纤是我国大型纺织原料生产企业,其主导产品再生纤维素长丝、氨纶两大系列已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公司产品走进了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
40多年来,邵长金亲历新乡化纤国际贸易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
1982年,邵长金毕业就被分配到新乡化纤的前身国营新乡化纤厂担任技术员,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2012年,邵长金担任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
“‘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积极参加国内外纺织行业展会,让更多国家了解并认识中国制造。在与国际市场打交道的过程中,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经营能力得到提升,可以更好地培育发展优势、构建产业格局。”邵长金说。
2018年,邵长金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5年来围绕优化市场发展环境、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等方面提出近20项建议,助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
邵长金介绍,企业现在大量运用了5G+AGV搬运机器人、自动分拣设备,氨纶生产在纺织机吐丝成筒后的落丝、运输、分拣、装箱、进库等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人工操作。
“纺织行业已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不断迈进,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邵长金介绍,2022年,公司开展研发项目50个,研发费用投入达4.6亿元。
高水平开放为互利共赢提供新机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后,新乡化纤进口的生产原料大部分都在RCEP协定优惠降税目录内,进一步加深了新乡化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
10年来,新乡化纤工业生产总值增长204%;资产总额突破130亿元,增长149%。公司已拥有行业领先的连续纺长丝生产线和连续聚合干法纺丝氨纶生产线,再生纤维素长丝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
“好的产品质量是走出去的根基。”邵长金表示,新乡化纤将持续通过加强纺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增强行业韧性,乘着“一带一路”倡议东风,持续扮靓世界“美丽经济”。
李楚源代表:让中药“时尚着”漂洋过海
“以‘一带一路’为桥梁,广药集团已在全球布点多家王老吉凉茶博物馆,未来计划在全球设立56家,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凉茶文化、中药文化。”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说。
作为老牌国企,广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旗下30多家子公司中,过半数是中医药企业,拥有12个知名中华老字号品牌。
中成药“华佗再造丸”,目前已进入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册销售,行销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在为海外民众消解病痛、带来健康的同时,也让“神医”华佗的故事从中国走向世界。
“让中药‘时尚着’漂洋过海,让标准完善起来,才能被国际市场接受,赢得更多发展机遇。”李楚源说,只有积极融入当地,才能赢得市场。
在他看来,中医药走出去,最根本的是靠技术创新让产品“过硬”。广药集团已建立起由诺贝尔奖得主3人、国内双聘院士及国医大师20人等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并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致力于攻克重点产业难题。
中医药走出去,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同样不可或缺。2017年,广药集团提出“时尚中药”理念,主张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用流行的包装方式、营销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趣味化和健康化的个性需求,推动中药大众化、国际化进程。如今由广药集团出品的安宫牛黄丸等一大批中成药产品走向海外,被国际市场广泛认可。
“我们还成立了科研基金,对相关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并以澳门为桥头堡,推动中药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李楚源说,2020年,广药集团国际总部落户“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澳门,后续又建成澳门最大的标准化中药制剂制造工厂,获颁澳门第一个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制造准照。
今年全国两会,李楚源重点关注的是如何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这一议题。“国际标准体系的缺乏,制约了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粤港澳大湾区内中药产品注册及中医服务标准互认互通程度也有待提高。”
他建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建立中医药质量溯源标准体系并开展国际化认证,把大湾区建设成为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平台枢纽,推动中医药产品通过澳门走向葡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携手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李楚源说:“我们要在国际上继续讲好中医药的故事,让我们的‘国宝’持续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