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吹来“绿色低碳风”
正在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低碳、绿色成为多个展区的主题。部分参展企业表示,中国确定未来5年大幅削减碳排放量化指标,积极推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进程,这将给能源行业、建筑行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带来深刻变革。
进博会期间,达索系统带来了“材料创新”和“双碳仿真”两大展示区域,通过视频介绍、互动体验、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等方式让观众了解达索系统如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和建造实施等环节的模拟仿真。此外,展区中还特别展示了基于达索平台仿真技术打造的“零碳建筑”。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在生产、建造、运维等各环节的碳排放问题愈加凸显,也使得这一领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场之一。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总裁张鹰说,“‘双碳目标’拉响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号角。我们希望达索系统的行业解决方案不仅能帮助行业设计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们释放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还能帮助合作伙伴们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将产品与自然和生命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维护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行业迎来质的飞跃。”
进博会期间,施耐德电气发布《转型中的中国制造企业—— 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高管洞察》,根据该份报告,中国制造业企业普遍期待数字化提升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工艺管理及研发管理水平,是当下不同规模企业对数字化的共同诉求,也正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数字化的主要布局领域。相比之下,企业对数字化解决营销管理、仓储管理、能源管理及资产管理几个方面的紧迫性相对较低。
施耐德方面表示,施耐德以数字化、电气化、自动化为基础,并大量使用工业物联网技术来促进净零排放。到目前为止,施耐德电气全球已建成30个净零碳工厂,其中14个在中国。力争到2025年全球实现150家净零碳工厂。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说,从目前中国实践来看,以园区减碳改造为例,有从企业开始试点然后逐步复制推广的自下而上模式,也有园区及地方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的自上而下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应因地制宜,更为恰当推进园区减碳。
替代性原材料是科思创此次参展的一大亮点,其中包括公司在亚太地区首次推出的经ISCC PLUS质量平衡认证的低碳足迹聚氨酯原材料 MDI和高性能聚碳酸酯塑料。这些材料含有很大比例的可再生原材料份额,如植物废料、废油脂和植物油,从而部分替代化石资源。聚氨酯可用于保温隔热、软体家具和汽车制造,而聚碳酸酯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和医疗健康等行业。科思创基于质量平衡方法的解决方案可帮助这些终端应用提升可持续性,助力实现循环经济甚至碳中和。
“我们相信科思创在材料创新方面的专长和能力,可以为中国向循环经济转型做出重要贡献,从而开创精彩世界。”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表示,“我们期待借助进博会这一平台,分享我们创新可持续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并寻求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走进技术装备展区,一台车轮足有一人高的极光绿拖拉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摩,其后搭载的犁具就是参展的主角之一。“一横五竖的结构,外加一个轮子、几个犁头”,看似简单的犁具,其后是130多年的技术积累。
自2020年收购拉贝以来,中联重科着力将原有的大马力拖拉机和农具有机结合,尽可能地减少农具与土壤的摩擦阻力,在大幅降低拖拉机油耗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根据不同土壤特点,采用犁、耙、深松机等不同农具组合,因地制宜打造耕作整体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土壤潜能,持续提高土壤肥力,多维发力持续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海外高端产品在国内的本地化,以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建筑品质、促进农业发展,为满足人民对更高品质的装备制造需要做出更大的贡献”,中联重科营销总公司副总经理史伟志说。
(原标题:进博会吹来“绿色低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