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丝路上绽新颜

发布日期:2019.09.17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至:
摘要 立体交通体系的加速建成推进了新疆各个行业大发展,尤其是在新丝路上,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

对每年数次进疆的四川广元人唐树梅来说,新疆让她感到最大的变化是交通越来越方便了。20多年前,唐树梅在库尔勒市承包了300多亩地种枣和香梨,那时每次来库尔勒都要先飞到或者坐火车到乌鲁木齐,然后在乌鲁木齐市住一晚才能赶第二天的长途汽车到达库尔勒。如今,她从四川成都直飞库尔勒当天就能到达。


  交通的便利也使得新疆今年的旅游变得一片火热。“在昭苏,有看不够的万亩花海,天马节开幕时有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有随时可见的雨后彩虹……”来自河南平顶山自驾游的窦闯终于实现了在独库公路走一趟的想法,离开昭苏时,他还对昭苏县的美景和凉爽恋恋不舍。


  记者近日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今年旅游旺季,喀纳斯、天山天池、那拉提、巴音布鲁克、喀什古城等热门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出现井喷状态。经第三方公司调查统计,今年上半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7589.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00%;实现旅游收入1152.06亿元,同比增长47.96%。


  靓丽的成绩得益于新疆立体交通体系的加速建成,得益于近两年大力实施的旅游兴疆战略。多年来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促进了新疆各行业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更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志敏说:“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的新疆旅游业正向着成为支柱产业和引擎的目标稳步迈进。”


  立体交通体系的加速建成推进了新疆各个行业大发展,尤其是在新丝路上,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


  古丝绸之路上,新疆“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兴盛久远。如今,在新丝绸之路上,新疆与世界的联系和交流愈发紧密,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新疆紧抓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新丝绸之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仅以新疆通往中亚和欧洲的西行班列计算,2014年以来,新疆累计开行西行班列2451列,年均增长100%。其中,2018年当年突破1000列大关,达到1002列,通达中亚和欧洲19个国家的26个城市。


  地域辽阔、高山荒漠众多的新疆经过70年的发展,“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的立体交通体系加速形成。全疆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4800公里;新疆铁路运营里程6200多公里,铁路骨架从最初的“一”字形到“人”字形,再到如今已形成包括兰新线、南疆线、乌准线、精伊霍线等在内的跨越“三山两盆”的全新路网布局;拥有21个民用机场、309条国内国际航线,让新疆与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全域游”带火手工艺制作产业,不仅为新疆旅游商品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更为农牧民增加了收入


  7月底的泽普县一派繁忙的景象。“现在,地里的活儿不太忙,家里的活儿很忙。”吐米尔·吐鲁甫所说的“家里的活儿”其实是他家在布依鲁克塔吉克族乡塔吉克民族特色风情小镇开的农家乐旅游点的活儿。像吐米尔这样的村民在塔吉克民族特色风情小镇里开的农家乐有10多家,交通的方便快捷让吐米尔们生意日渐红火,一年下来,一个农家乐旅游点收入可达数万元。


  “今年,新疆将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大力推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人表示。交通的快捷方便促进了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生态休闲等新业态的发展,这为贫困群众带来更多的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机会。


  “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农民画成了我主要的增收渠道,去年仅销售农民画收入就达10多万元。现在我还带了好几名徒弟,帮助他们一起致富。”在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刀郎画乡景区,木卡热甫·艾海提刚创作的农民画已被旁观游客买走了。


  旅游扶贫已成为新疆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南疆,像木卡热甫·艾海提一样,很多农民都有着精湛的手工艺技艺,通过发展手工艺制作产业,不仅为新疆旅游商品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更为农民们增加了收入。据统计,2018年库木库萨尔乡销售农民画收入达100多万元,现在该乡积极用“旅游+文化”的模式引领百姓脱贫致富。


  阿克苏地区文旅局党组书记王云凤告诉记者,阿克苏地区将全力扩大旅游辐射半径,对旅游资源富集村进行整体开发和市场运作,引导群众参与旅游脱贫致富。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建设文化特点鲜明和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特色文化乡村、特色文化街区。同时,阿克苏地区还要以村为单位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阿克苏红富士冰糖心苹果、温宿薄皮核桃、阿克苏红枣及库车小白杏、香梨、葡萄等特色名优水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六大脱贫攻坚产业,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


  绿色发展在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更为当地群众带来财富,而70年的奋斗,让今天的新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新疆之美,美在拥有森林、荒漠、草原、沙漠和高原苔地,各类型生态系统气象万千,山河壮丽。保护好生态环境,守护好大漠草原、雪山冰川,是各族人民的幸福之愿。绿色改善生存环境,更为当地群众带来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新疆深入人心。各地在绿洲外围种植生态林,内部有针对性地种植经济林,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等多种经营。截至2018年底,2200万亩林果遍布新疆大地,果品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总产值约900亿元。特色林果业成为新疆各地发展乡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提振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


  经过新疆各族人民70年的奋斗,新疆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装备水平大幅提高,靠天吃饭成为历史;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发生沧桑巨变。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力量不断涌现,2018年全区高新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数据、“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18年全区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800亿元,同比增长近10%。高质量发展让各族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走进位于和静县的河北新村,一幅风情画跃入眼帘:平整的柏油路面,设计新颖的四户组合的两层小楼,规划有序的景观步行小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牧民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牧民巴尔内兴奋地说:“供排水、燃气、供热、照明、通信,各种设施应有尽有。过上这么好的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离不开援疆省市的无私帮助。”


  70年来,中央财政对新疆补助累计达2.35万亿元,其中2012-2018年就达1.61万亿元。2018年达到3022亿元,占当年新疆财政支出的60.3%。2010年以来,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已累计投入援助资金1035亿元,引进合作资金近1.8万亿元。1997年以来,先后有15975名援疆干部来到新疆,与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园,让新疆各族人民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这几年,天山南北城乡面貌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明显改善。2018年新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15万元,同比增长7.6%。各族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从心底里感恩伟大的党、感恩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