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打造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构筑全域绿色生态走廊

发布日期:2018.10.30 来源:新华网 分享至:
摘要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近年来,张掖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禀赋,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引领、绿色崛起的发展路子。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近年来,张掖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禀赋,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引领、绿色崛起的发展路子。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采访团近日走进“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共同探寻这座西北之城的生态建设。


科技“组合拳” 打造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为提高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张掖市自2015年5月起在全省率先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工作。按照“能减全减、能放全放”的原则,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企业税费负担普遍降低、政务服务不断优化。


数据显示,张掖市已为2836个项目办理了环评手续,其中,69.1%的项目直接进行备案管理,20.8%的项目取消了专家评审,项目技术评估、审查审批更加科学、合理。“‘放权、严管、优服’,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企业发展热情和潜力,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把好了第一道关口。”张掖市环保局副局长叶其炎说。


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监测等科技手段,以“一库八网三平台”为主要内容构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张掖市“放管服”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


通过建立健全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张掖市已实现每月对境内祁连山保护区及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遥感监测,对两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及潜在环境风险常态化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张掖市环保局副调研员韩多钢介绍,通过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关键性指标开展全天候监测,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农村饮用水源等生态环境主要监测指标的有效集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详实的数据。


全域生态化 构筑美丽绿色走廊


1.jpg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新华网 徐宁 摄


张掖,在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滋润下,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保护完好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1.5万亩,中国候鸟三大迁徙的西部线路和全球八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中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展示“塞上江南”独特魅力的窗口。


巍巍祁连,绵延千里。着眼全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张掖市启动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黑河生态带、交通大林带、城市绿化带“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着力构筑绿色美丽生态走廊。


2.jpg

张掖市甘卅区林业局副局长李福介绍“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新华网 徐宁 摄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修复方面,围绕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重要水源地、林缘区弃耕地和疏林地、灌木林地,加快推进高山林草植被保护与恢复;加强草原植被保护与建设,实施封育围栏、补播改良等综合措施修复治理退化、沙化、盐碱化“三化”草地。


“围绕黑河沿岸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长约110公里的区域,积极发展以枸杞、葡萄、红枣、木本油料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张掖市甘卅区林业局副局长李福说。


交通大林带工程以兰新高铁、G30高速、227线等国、省道和县乡公路为重点,大力实施道路绿化美化工程,探索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优化林种配置,发展特色花卉;城市绿化带工程以城区重要地段、城市出入口、城乡接合部等区域为主,新建扩建城市生态景观林,改造提升现有绿地景观,提高城市生态质量。


张掖市提出,拟通过3年时间,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内实施120万亩“三化”草地生态治理修复和30万亩的营造林工程;完成黑河生态带、交通大林带、城市绿化带共计50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