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对话推动亚洲各国相向而行
5月15日至22日,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立足亚洲、面向世界,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嘉宾齐聚一堂,共商文明发展之道,共话合作共赢大计,共绘人类美好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与人文科学助理总干事诺达?阿尔纳什夫认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中国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对于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增长、创新和社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亚洲非遗大展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5月16日,亚洲文明周系列活动之一的“文明匠心——亚洲非遗大展”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幕,共展出来自14个国家的30位艺术家的310件套作品。
印度尼西亚艺术家代表迪迪克?尼尼?索沃克先生说:“作为蕴含丰富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亚洲国家,我们致力于将亚洲丰富的工艺文明和多彩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在维护、保护和促进世界文明事业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自约旦的手工艺人拉伊德·阿勒·巴德利在展厅向观众展示本国特色的马赛克拼贴画制作过程。他手拿钳子将长条状的原石切割成小块,仔细雕琢之后,再将它们排列组合到画好的布上,创作所用的石头来自约旦各地,胶水也是天然的。
“每年有数千名中国游客来约旦旅游,游客们更喜欢富有约旦特色的纪念品。”拉伊德说,马赛克拼贴画是约旦的文化特色,也是当地人重要的收入来源。他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约旦感受当地文化。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表示,亚洲文明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和“魂”,中华文化与亚洲各国文明水乳交融,没有任何冲突、也不可能有任何冲突,希望同各国参展嘉宾一道,共同传承和发扬亚洲文明成果。
艺术互鉴促进各国文明对话、民心相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5月10日“亚洲文明联展(艺术展)”主展“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了来自41个亚洲国家(包含俄罗斯)的120位艺术家创作的130件作品。
此次展览分为东方写意、美丽中国、美人之美三个部分,通过水墨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丰富的视觉形式与艺术语言,向亚洲各国以及世界人民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象,展示亚洲各国文化的独特面貌,以及亚洲各国之间共生共融的文化渊源关系。
其中,第二单元“美丽中国”展品全部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 “意会中国”项目。项目自2009年启动,已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目前已邀请和组织了包括阿拉伯国家联盟22国、南亚7国、东南亚国家联盟7国的近200位艺术家来到中国,创作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描绘美丽中国的艺术作品。
“走进展馆,好像能听见各种文明的声音在对话。”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让我们在这些精彩的艺术作品中感受亚洲各国人民美好的心灵以及向往和平与发展的深切意愿,让我们在这些精彩的作品中相遇相知、交流互鉴,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育交流铸造美好未来
国家间友好的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表示,民心相通的根本是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只有在一个国家住下来,和这个国家的人民朝夕相处,感受它的文化,才能真正地实现跨文化的理解。”
孙有中说,教育能够在最大范围内促进文明沟通、互鉴。他说:“我们既要培养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去更好地理解掌握对方的语言,理解对象国,同时还要吸引一批一批的留学生到中国来,带来他们的文化,也把中国文化带回去。”
中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长比例为0.62%,其中亚洲学生总数为295043人,占59.95%。
孙有中认为,和当年西方国家推动的留学相比,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出发点完全不同。西方国家发展留学教育的动机有二:一是传播西方价值、西方政治理念,从而推动整个世界的西化;二是经济上的考量,教育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美国不光是把留学产业作为经济上的增长点,还通过留学生教育将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吸纳过来后留下来。而中国希望通过留学生教育,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各国更好地理解中国,促进民心相通,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动力,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