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从一组数字看医疗卫生服务“强基层”

发布日期:2022.07.18 来源:新华社 分享至:
摘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成效。一组数字,折射出这10年变迁。

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基本实现所有地市和县(市、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成效。一组数字,折射出这10年变迁。


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超440万人


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卫生人员超440万人,实现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全覆盖。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显示,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而在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为91万余个,卫生人员约340万人。


此外,近10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从132万余张增加到171万余张,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中的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数量从100.9万人增加到161.5万人。


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十三五”以来全县增加了1200个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每年公开招考200名本科及以上人员充实到县乡医疗机构。习水县县长冉崇庆介绍,截至目前,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层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县域内就诊率达92.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更加完善。”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说。


基层诊疗量占比长期保持在50%以上


“强基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工作内容。据介绍,目前基层诊疗量占比长期保持在50%以上。


聂春雷介绍,为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活动,出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标准,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提档升级设施设备。目前,符合条件的基层机构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定点范围。


针对近几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占比有所下降的现象,聂春雷表示,实际门诊人次仍在上升,衡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要看综合服务能力,包括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其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成立32万个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


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成立32万个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夯实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基础。


疫情是一次“大考”。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完成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发挥着“哨点”“探头”作用,承担了筛查、转运、流调、核酸采样、疫苗接种等大量疫情防控工作。


这也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每年有上亿高血压患者和3500万以上糖尿病患者需要他们去随访,分别超过1000万的孕产妇和新生儿需要他们去做访视,有几千万儿童需要他们提供疫苗接种服务,还要为1亿多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聂春雷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在稳步提升。


组建超42万个家庭医生团队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基本实现所有地市和县(市、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超过42万个家庭医生团队。


“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之后,能够获得基本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健康指导等多项服务。”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亚兰介绍。


以朝阳区为例,推行“1+6+N”的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1是基本服务包,适合普通人群,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一般健康管理等;6是个性化服务包,主要针对重点人群,如慢性病患者随访、妇女儿童保健、老年人体检等;N是定制服务包,针对的是民政、残联等部门认定的特殊人群,可享受上门服务。


“不过,家庭医生不是上门医生或私人医生。”张亚兰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模式的转变,更倡导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可为签约居民特别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包括长期处方等在内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