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在印度推广市场潜力巨大
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卢迪亚纳市有一所柯棣华慈善针灸医院,建立至今已有44年。在院长辛格的带领下,这所医院已在当地家喻户晓,成为许多印度人求医治病的首选。
无独有偶,远在2000公里外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的印度综合医学研究所里,巴卡什院长和他的团队也在用针灸疗法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治疗。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也使他颇有名望,不少患者慕名而来。
过去40多年里,这两家医院的大夫们就是通过手里的银针,延续着中印民间的友好往来。随着中印两国民间交往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接受并喜欢上这种疗法,成为中国针灸的粉丝。中医针灸也因符合印度当前国情,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推广前景。
图为2019年4月1日,印度旁遮普邦卢迪亚那市柯棣华慈善针灸医院,医生正在为当地少年病患进行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成中印文化交流载体
辛格所在的柯棣华慈善针灸医院位于卢迪亚纳市,记者在这个人口不足200万的城市中随机访问,发现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知道医院所在地。这座已有44年历史的医院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
前来柯棣华慈善针灸医院就诊的阿南德对记者表示,针灸不仅治好了他的腿疾,也改变了他对中医的看法,让他从内心生出对中国的亲近感。为了进一步治疗,阿南德曾专程前往北京和上海,几次往返中国的经验让他觉得,中印民间交流仍然有广阔空间。
过去几十年间,针灸疗法也一直在加尔各答被广泛实践。由巴卡什院长创建于1981年的印度综合医学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将针灸与印度传统阿育吠陀和瑜伽等治疗手法进行系统性融合实践,迄今已成功完成印度政府批准的6个试验项目。巴卡什还根据中印患者对针刺耐受力的不同,改制了更贴合印度患者使用的针。
青年戈帕尔·比斯瓦斯是一名建筑工人,来自西孟加拉邦一个偏远地区的贫困家庭。几年前他在工作时遭遇意外,在接受一次大的脑部手术后,丧失了部分身体机能。慕名来到巴卡什院长的针灸中心接受治疗,经过12次施诊后,他的右腿已能够活动并开始尝试说话,让这个饱受疾困折磨的家庭倍感欣慰。
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前来两家医院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记者在柯棣华慈善针灸医院看到,从每天早上9点30分开门到中午1点闭诊,十几个诊疗室始终没有闲置;而印度综合医学研究所住院部里同样住满了患者。更为重要的是,这两家医院还从一个治病救人的医馆,变成了传播医理培养医生的课堂。
55岁的哈普利特就是求诊成医的典型。她的丈夫20年前曾接受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炎,见到奇效后她便开始学习针灸疗法,并通过三年半的学习拿到了医学学位。移民加拿大后,他们一家便在加拿大经营针灸诊所,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同,也通过针灸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
哈普利特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在印度认识并学习针灸治疗,却在加拿大为中国朋友进行诊治。中国俗语里有‘久病成医’的说法,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对话”。
40多年来,柯棣华慈善针灸医院培养出一批批针灸医师,通过中医针灸疗法延续中印民间的交往。
图为2019年4月7日,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综合医学研究所里展示的针灸医疗器械
文化交流来自于文明的相通性
如今,印度的青年群体也开始更多选择回归传统,除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疗法外,中医针灸正在被这一群体所青睐。
24岁的施皮卡表示,她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也曾尝试通过传统印医阿育吠陀疗法进行治疗。她认为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因而在了解阿育吠陀疗法的同时自然了解到了中医疗法。“这说明中印文化和传统思维的根基是一样的,如果年轻人从印度传统医学入手,会非常乐意接受并相信中医针灸的神奇”。施皮卡说。
中国中医药大学博士黄拓长期进行中医与印医的比对研究,这位80后中医向记者解释说,中医和印医在医学表现形式上不太一样,但是核心思想和医学逻辑是一样的。
今年年初印度国家卫生和家庭福利部宣布,承认针灸为独立的医疗系统,标志着印度针灸立法取得重大突破,针灸在印度卫生系统中的地位也将大大提升。
柯棣华慈善针灸医院院长辛格告诉记者,中医针灸疗法在印度推广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这是因为当前印度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而西医普遍选择在城市开设诊所,造成了农村医生数量严重缺乏。其次,针灸诊治是主要靠医生的经验而非设备诊断,这就无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设备。同时,针灸治疗价格也相对便宜,符合大部分印度民众现阶段的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