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 民心相通
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绵延的边境线上,“一寨两国”“一城连三国”等成为独特景观,也不断上演着四国人民文化往来、相知相亲的美好故事。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生活在边境线的四国人民以国门书社(屋)为纽带,以文化产品和文化交流为媒介,增进了解,深化友谊。
3月19日,云南省首个边境文化幸福村国门书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图书馆弄岛村分馆在瑞丽市弄岛镇弄岛村委会揭牌成立。“弄岛村分馆内流动配置价值10万元的图书资源,主要服务对象为村民和中缅边民,并提供24小时智能自助服务,读者可自助查询、借阅、续借、还书。”弄岛村党总支书记钟瑞生介绍。
2009年,全国第一家国门书社——姐告国门书社在瑞丽市姐告国门建立。15年时间里,相继建成陇川拉影国门书社、盈江那邦国门书社、瑞丽银井“一寨两国”国门书社、芒市芒海国门书社,以及缅甸曼德勒和仰光2个胞波书社、缅甸木姐1个友谊阅览室。胞波书社主要开展集免费阅读、借书、赠书、培训等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国门书社的辐射功能,在缅甸境内搭建起新的中缅文化交流平台。
国门书社成为德宏州建设好“国门文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也是德宏州将边境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佳范本。
在天保口岸盘龙河畔,一场场文化交流服务活动轮番上演。
距离国门不到1公里的船头社区国门书屋掩映于树荫下,青瓦遮顶红木做柱,三三两两的村民端坐书桌前,安静翻阅着书籍,书香气韵浓厚。
去年,一场中越边境阅读交流分享活动让船头社区国门书屋成为连接中越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口岸相关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师生、边民群众以联欢会的形式,开展诵读活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小书屋”成了国际交流“大舞台”。
以国门书屋为阵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天保镇还面向机关干部、社区文化管理员、文艺队等各界人士,培育阅读推广志愿者,先后开展“国门图书夜”“书香天保”“悦读·引领新风尚”等阅读服务活动,丰富边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口岸注入文化动能。
“我们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把越南群众‘请进来’,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深化中越文化交流,打造独具边境文化特色、富含国门元素内涵的阅读品牌,激发边疆人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麻栗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光梅说。
来自越南的白燕正捧着一本中国美食书籍专心阅读:“中国美食太诱人了,我想学会后做给家人吃。”白燕是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图书馆国门书社的常客,闲暇时她就来这里“充电”。
“除了图书室,我们还设立了多功能室和朗读亭,配备了电子阅读设施,链接线上线下阅读平台,为单位、学校和市民开展读书、朗诵、讲座等活动提供了场所。”江城县图书馆馆长赵震介绍,自投入使用以来,国门书社线上线下共服务读者6.4万余人次,举办讲座、读书活动、经典朗诵等活动140场次,开展培训20场、展览6场,切实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讲座、季季有培训。
架民心沟通之桥,达文化交流之效。国门书社(屋)立足边境文化特色,不断提升边境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强对外文化交流辐射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描绘美美与共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