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有文化 丝绸之路非遗器乐精品展开展
色彩艳丽的尼泊尔法鼓、高大纤细的孟加拉国独弦琴、弧形开合的泰国木琴以及硕大洪亮的神锣、一度失传的古老乐器箜篌……今天(10月16日),“旷古遗音 和合之美”丝绸之路非遗器乐精品展拉开帷幕。一件件从丝绸之路上走来的乐器,带着各自的文化记忆,在这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的和美乐章。
丝绸之路非遗器乐精品展上展示着各类乐器。
作为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板块之一,丝绸之路非遗器乐精品展围绕“旷古遗音 和合之美”主题,设置“鼓乐长安 金声玉振”陕西区、“声闻九州 妙音飞花”国内区、“弦鸣万国 大音至乐”国际区三大展区,采取互动体验、场景演艺、数字沉浸等多种形式,精彩呈现共建“一带一路”12个国家的传统器乐和陕西省的5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器乐,就像一条条文化小舟,用音乐符号讲述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现场,西安鼓乐、陕北说书的表演者,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埙的演奏者,身着唐装的编钟演奏者等与市民游客展开互动。此外,主办方还设置了集章打卡区,让游客可以集齐五彩的“琵琶”“箜篌”“冬不拉”“莱雅琴”等非遗乐器。
“我的外公曾从事过古琴的演奏和教学工作,我的古琴技艺就是他教的。古琴已经有3000年历史了,今天我把它带到这个展,就是希望大家能喜欢非遗文化,爱上非遗文化,同时加入到学习非遗文化的队伍之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古琴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庆告诉记者,他自幼跟着外公学习古琴,现在已经是一名市级非遗传承人。
王海忠和同事为大家展示陕北说书。
来自榆林横山区的陕北说书技艺非遗传承人王海忠已经有42年的说书经历,参加此次丝绸之路非遗器乐精品展的演出,他表示很荣幸。“陕北说书是陕北独特的民间艺术,它能反映忠与奸、丑与美、善与恶的故事情节,同时能给观众带来一些快乐。通过这次的展会,我和很多非遗传承人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我不仅要把陕北说书说好唱好,还要把陕北说书这门艺术一代一代传下去。”
陶埙技艺非遗传承人刘豪介绍,陶埙出土于西安半坡,距今已经有6700年的历史,和西安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此次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场馆就是以陶埙为原型设计的。“陶埙作为西安乐器的一个代表符号,与城市的气质紧紧相依,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天来参加这个展会,我也希望我手中的陶埙能有机会和展会上的其他乐器合作演奏,让各国各地区的艺术家们了解到丝绸之路上的更多乐器。”
编钟演奏者在现场演奏。
音乐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交流,非遗器乐精品展呈现了丝路文化长廊上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这也将成为推进丝路沿线非遗文化交流展示和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促进丝路沿线国家文化艺术的交融共进。据悉,此次展览于10月16日至11月15日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展示,开馆时间为上午10点至下午17点,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