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薪传不息
不久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颁发第九届文化奖,这项三年一届的华人文化大奖,被认为是中华文化在马薪传不息的重要象征。
多元包容 独具特色
据报道,华人文化协会文化奖是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事业代表性奖项,至今已评选九届。
本届文化奖以“素质扎根·文化薪传”为主题,共设有音乐贡献奖、教育贡献奖、历史研究贡献奖、社会贡献奖、文化贡献大奖、艺术贡献奖、文学贡献奖、青年才艺创作贡献奖和青年表演艺术贡献奖九个奖项,颁给在文化领域有卓越贡献的前辈及资深者,是一个表达高度肯定和崇高敬意的平台。
马来西亚音乐家吕书成和周扬平、教育家郑奕南、历史学家李业霖、医学家萧光麟、作家和文化工作者曾玉英、画家柯继雄和谢锡明、文学家陈政欣、戏剧导演王涵奕及曾获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的李劲松11人分享这九项大奖。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以下简称“马华文化”)的最大特色是既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又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与其他族群文化多元融合,包容发展。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表示:“中华文化多元、包容、互鉴的特质是马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马来西亚华人主要来自中国广东、福建和海南等省,尽管存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别,但华人践行多元、包容、互鉴的理念,在融合中得到发展。以前在华人聚集的地方,总能形成一种‘主流’方言,如吉隆坡华社流行讲广府话。不同方言群的华人也会互相学习,掌握多种方言对马来西亚华人来说是很普遍的事。华人不仅包容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兼收并蓄。”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东南亚学会副会长曹云华表示:“华人在海外生存与发展,需要解决‘三个认同’:一是政治认同,即认同当地国家,成为当地国家的合法公民,参与当地国家的政治生活;二是民族认同,马来西亚华人作为华族,其民族身份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和当地主体民族马来人的认可;三是文化认同,即认同本民族文化,对本民族文化有自豪感和归属感,促使马来西亚华人不断推进本民族文化建设。”
“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报刊、民俗宗教是马来西亚华人传承中华文化的‘四大支柱’。华人社团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华文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基,华文报刊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平台,民俗宗教是华人文化传承的魂魄。马来西亚的文化教育和宗教团体凝心聚力,推动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承。”张应龙说。
中马交流 繁荣发展
自197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以来,双方交往不断加强,在中马文化交流中,马来西亚华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了中马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了马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张应龙表示:“马华文化一方面是马来西亚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马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多年来密切的中马文化交流也为马华文化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注入新的动力。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廿四节令鼓,其击鼓形式源于中国南方,1988年,经马来西亚华人创造,形成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2009年,廿四节令鼓被列为马来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廿四节令鼓在马来西亚发展起来后,90年代末传入中国,在福建等地推广开来。廿四节令鼓是中马文化交流对马来西亚文化发展影响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马来西亚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共赢的理念在马来西亚深入人心,影响华人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不断减弱。未来,马华文化将在坚守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其他族群的文化,并进一步增强华人文化的时代性。”张应龙说。
曹云华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马文化交流迎来了春天,尤其是大量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在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马华文化注入了大量‘中国元素’,将极大地丰富马华文化的内涵。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马华文化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