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闭幕 聚焦科学文化共同价值

发布日期:2021.09.15 来源:人民网 分享至:
摘要 由太和智库发起的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于9月11日圆满落幕。本届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先后举行了经济科技、国际关系、教育文化、青年对话四个分论坛。

由太和智库发起的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于9月11日圆满落幕。本届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先后举行了经济科技、国际关系、教育文化、青年对话四个分论坛。在七天的时间里,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的332位专家及企业界代表,围绕“责任与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驱动力”“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变化、动向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看待中欧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增进双方相互认知、促进务实合作”“未来办公”“职业教育如何‘增强适应性’”五个主题各抒己见。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共享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也必将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模式、经济和产业结构等带来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届经济科技分论坛以“责任与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驱动力”为主题,就中国如何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各领域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如何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共享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分论坛嘉宾认为,“双碳”目标的设定是中国大国责任担当及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保持竞争力的需要,“双碳”目标意味着社会经济的系统性变革,中国虽在部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但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依旧艰巨,需要各行业共同努力。在本届分论坛举行期间,太和智库还发布了碳系列指数研究成果,该成果已在国内有关城市得到应用。


探寻中美“竞争共存”之道 美方应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发展


近年来,美方部分政客裹挟政治情绪与行为导向,迫使中美关系骤然紧张。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格局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是中美两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关心和热议的话题。


在本届国际关系分论坛中,中美政策界、战略界、学界的权威人士,就“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变化、动向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讨论。从美国的对华政策层面,深入剖析了中美两国现阶段在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军事战略等层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会学者们重申了改善中美关系、避免冲突和对抗、保持良性竞争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全球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海上领土争端、世界两极化等重要议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对重新构建中美关系有所助益。参会嘉宾认为,中美关系的解冻和回暖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双方都从两国关系和世界的长远利益考虑,并对彼此做出正确的判断,中美关系就有希望重回正轨。


合作共赢是主流 以更宽广的视野运筹中欧关系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未来中欧关系如何发展备受关注。


在国际关系分论坛中欧关系研讨会上,国内外嘉宾围绕“如何看待中欧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增进双方相互认知、促进务实合作”的主题展开了充分探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会专家认为,从战略角度把握中欧关系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中欧关系长期友好发展,妥善处理彼此矛盾分歧,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是当前摆在中欧面前的重要任务。分论坛认为,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欧盟实施大规模复苏计划的启动之年,中欧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应当加强合作,创造更多互利共赢的机会,不断使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数字化时代席卷而来 创新青年领袖合作模式


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都在以不同速度向数字化工作方式转型,探索可持续的工作方式成为了人们面对全球化挑战时的重要使命。青年是推动数字化时代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力量。来自学界和企业界的全球青年代表在论坛期间一同讨论了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数字化时代对工作方式的影响,展望了新时代下工作方式的变化与发展,鼓励下一代的各行业领袖之间达成新的合作模式。


在“未来办公”主题讨论中,与会嘉宾达成了未来办公应具有包容性的共识,针对未来工作模式中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和多元化参与机制这两大趋势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嘉宾提出,在世界格局变迁、科技革命来临的关键时刻,青年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并推动各领域创新发展。


聚焦“适应性” 让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2021年全国两会、“十四五”规划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均明确提出应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局势下,“增强适应性”也折射出当前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局面、新挑战、新方向和新要求。


在本届教育文化分论坛中,40余位从事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与研究的专家学者、职业院校校长、企业家代表通过9场主旨发言和3场专题座谈,聚焦主题,着重讨论了“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政策与时代背景和改革路径,并就如何平衡职业教育适应当下发展与未来需求的关系、如何促进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如何增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适应性等问题交流了看法,达成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面向世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