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全球治理 推动“一带一路”多元文化建设
中国如何助力全球治理?4月2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杭州师范大学首届国别与区域研究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表示,培育全球治理人才,推动构建多元文化格局是关键。
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多种多样的全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问题的应对之道就是全球治理。
面对全球治理的百年大变局,中国当何为?“参与全球治理没有‘人’不行。”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赵蓉晖认为,可从外语学科角度,培育全球治理人才。
何为全球治理人才?赵蓉晖提出了三个要点:具备语言能力、学科能力和话语能力。
她提到的语言能力,包含两种以上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要求其能用多种语言进行交际互动、管理沟通、组织协调。“没有扎实的中文基础和深厚的外语素养,无从谈起基于国情、社情的跨文化沟通。”
学科能力要求该人才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推动知识创新;话语能力即运用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提出中国方案、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能力。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程乐将此概括为“专业+外语”人才。“他不仅拥有从事国际组织与国际交流相关研究的学术能力,且精通外语,同时具备专业性知识以及国际组织相关知识。”
除了人才培养,程乐表示,参与全球治理,既要维护各自的核心利益,又要努力做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助力多元文化构建。
他说,文明交流互鉴是实现全球治理的基础。其中,中国不仅要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还要引进来。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他说,全球治理或可从中借鉴。如以华人华侨为桥梁,助推“一带一路”多元文化建设,把蕴藏在海内外侨界的优势资源发掘出来。
为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曹沸提出,可以外国留学生为抓手,输出中国文化,以他们的方式,传播中国故事。
一方面,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生态化教学能力,加强生态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利用新型媒介推广汉语;另一方面,开发“本土化”教材,即在教材研发编写时,分析教学对象母语背景,从所在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