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国际友城工作
近两年,甘肃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通过成功举办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兰洽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等节会,着力强化外事统筹策划,不断加强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展现了新气象,体现了新作为,取得了新成果。
着力提升对外交往层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推进国际友城工作
一是着力提升对外交往层次。发挥甘肃省“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区位优势,争取承办高规格国际会议,每年邀请、接待20多个外国高层次代表团访问甘肃。仅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就邀请到85个国家、5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95个代表团、1500多位中外嘉宾参会,50多位部长级官员和6位外国政要出席,有力配合了国家外交大局,有效提升了甘肃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紧紧围绕抢占“一带一路”建设“五个制高点”规划布局,借助外交部与地方外办“一带一路”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争取利用丰富的外事资源,积极服务和支持甘肃省与沿线国家广泛开展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近年来甘肃省成功举办“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论坛”等活动;促成甘肃省在丝路沿线国家设立12个商务代表处,推动甘肃省在海外建立6所孔子学院、8所岐黄中医学院、6个岐黄中医中心;倡议建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支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与中亚国家编撰《友好交往史》,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拓宽。连续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兰洽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简称国际旅游节)、中国中医药博览会(简称药博会)已成为甘肃“走出去、请进来”的品牌节会。
三是切实推进国际友城工作。研究制定新时代《甘肃省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友城工作提质增效。同时,不断完善友城结构和布局,有针对性地加大友城缔结力度,全省已建立63对友城,其中省级26对、市县级37对。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已举办14期,截至目前,共有来自五大洲66个国家的335名学员参加研习。
四是全力服务对外开放平台。利用外事资源和渠道着力提升兰州新区的开放水平,全力服务“陆海新通道”和甘肃省三大国际空港、三大国际陆港及开发区建设。
五是不断提高外事服务能力。科学统筹因公临时出国工作,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走出去”,优先保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推动友城务实合作的团组。加强与境外高校、智库和商业协会的沟通联系,积极为甘肃省企业牵线搭桥、捕捉商机,并强化全省涉外人才培训力度,探索建立外事人脉资源信息库,增强地方外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总体外交和本省经济社会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为甘肃民间外交添活力
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的工作逐渐由一般性的友好交往向研究国情省情、实施重点项目、加强人文合作等方面走实走深,“民间外交”有了新发展。
一是积极参加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组织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和在印尼、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等国举办的“丝路一家亲”系列活动,加强了与有关国家的民间交往。
二是为“走出去”搭建平台。与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等会员单位联合举办俄罗斯“涅瓦文化节”、吉尔吉斯斯坦“一带一路:21世纪教育与科技融合国际教育论坛”“‘一带一路’青年成长与发展”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甘肃省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
三是对重点国家的民间交往有突破。2019年5月,甘促会在与尼泊尔3家社会组织建立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发动各会员单位为尼泊尔第五省塞纳迈娜市贫困学生捐赠6000余件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生活用品,同时促成甘南州与塞纳迈娜市签署友好城市协议。2019年7月20日,甘促会在兰州举办了甘肃与白俄罗斯智库及主流媒体“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中白双方的专家学者就两国人文合作踊跃建言献策,引起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甘促会还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白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启了甘肃与白俄罗斯智库及媒体对话合作机制。与此同时,甘促会还多次邀请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和中学校长来甘肃访问,积极促进“百校结好”活动。
四是发挥优势,凝聚合力。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不能“一花独放”,要充分发挥所有会员单位的积极性和行业优势,使有限的渠道、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几年的许多国际交流活动都是在会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中开展的,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等会员单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协助甘促会顺利完成了对尼泊尔贫困学生的捐助活动、编辑出版《与智者对话———“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访谈》。
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交流已经成为甘肃对外交往的亮点之一。今后社会组织“走出去”要克服项目平台较少、人才不足、经费欠缺等困难,在加强政策指导、工作引领、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不断促进社会组织国际交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