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甘肃武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凉州文化热起来

发布日期:2019.11.11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至:
摘要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抢抓 “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深入发掘凉州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大力研究、传承、弘扬凉州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

12524281638289941158.jpg

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学生“读行武威”研学旅行。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抢抓 “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深入发掘凉州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大力研究、传承、弘扬凉州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


高起点规划产业发展


“武威市出台的一系列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我们前来投资。”作为一名资深的文化旅游项目投资者,从嘉峪关来到武威投资的客商张群对武威建设文化旅游名市信心满满。目前,他投资建设的武威东部市场植物博览园提升改造建设项目,已完成美食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和商务中心主体工程。


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武威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范、有序务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起点编制实施《武威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绘就科学蓝本。


在发展布局上,武威市精心打造凉州文化旅游核心、中部历史文化体验发展带、北部沙漠体验旅游发展带、南部民俗风情发展带,推动旅游产业要素向资源禀赋好、生态环境优、交通区位突出的区域聚集,已经形成了旅游产业集群化、网络化的发展格局。


沙漠里建起摘星小镇


9月,来到武威,置身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汇处。夜凉如水,当夜幕降临,苏武沙漠大景区内的“摘星小镇”被浩瀚的星空笼罩。“我老家在这里,后来跟家里人去了南方,回来看看,觉得家乡和小的时候大不一样了,这里真的很棒,感觉星星很美。”家在安徽的游客蔡小文由衷赞叹。


原来,武威市的“摘星小镇”把独立建筑进行串联,将整体建筑风格设计成科幻风格的星际基地,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栖身银河、漫步苍穹、手可摘星的无限神秘和美妙。


类似“摘星小镇”这样的文旅融合项目,在武威还有很多。近年来,武威市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谋划和实施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力强、打基础、利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项目。


目前,武威市实施文化旅游项目60个,完成投资15.82亿元。凉州区天梯山石窟景区、鸠摩罗什寺景区、普康田园综合体景区、头道槽大漠景区、武威温泉度假村景区等5家景区近日又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唱响新时代“凉州词”


8月28日,古凉州广迎天下来宾。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文化旅游推介会在这里举行,同时,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约800名学子分别前往武威雷台汉墓和武威文庙进行凉州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孩子们开展“读行武威”研学旅行实践课程,用稚嫩的声音吟诵《凉州词》,让人感受到了古老凉州的文化与无限历史魅力。


在深化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武威市深入挖掘凉州文化内涵,提炼其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文旅品牌“靓”起来、文化旅游“旺”起来,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助推武威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的新引擎。


文旅融合,缺一不可。武威市注重深化凉州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凉州文化内涵,成立凉州文化研究院,建立中国社科院凉州文化研究基地和甘肃省社科院武威分院,举办纪念凉州会谈、“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编纂出版书籍,为旅游发展提供文化支撑。注重搭建文旅融合平台载体,常态化举办凉州文化论坛、凉州讲坛和凉州文化沙龙等特色活动,对外打响了“天马行空·自在武威”的文化旅游品牌。


今年1至7月,武威市共接待游客114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7亿元,增幅分别位列甘肃省第六位和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