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文物保护工作者合修尼泊尔九层神庙
经过两年修复,九层神庙得到了有效抢救性保护,图为受到多重防护的九层神庙修复现场。(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尼泊尔工匠正在对文物进行修复(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九层神庙保护修复,是中国政府援尼震后重建的重点项目。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对文物进行“最小干预”,保障九层神庙的完整性,复原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魂”,让它重新焕发青春。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入口,脚手架和防护网遮住大部分古建筑,来自各国的游客们小心翼翼地穿行在防护通道中。
2015年4月25日的大地震,让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严重受损,其修复工程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2015年发生的大地震让尼泊尔九层神庙建筑群遭到严重损坏
杜巴广场是一处古老的皇家广场,现存10多座宫殿庭院,包括高30米的九层神庙。九层神庙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9年公布的加德满都谷地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庙及附属建筑是马拉王朝和沙阿王朝王宫的一部分。王宫底部五层围成四合院状,四角各有高矮不一的一座角塔,塔里的木制楼梯狭小,门大多低矮,通过的时候必须低头弯腰。九层神庙正是西南角的这座。
这是一座砖木结构回字形建筑,砖墙承重,木构披檐,木雕门窗非常精致,尤其是用于支撑披檐或屋顶的斜撑,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015年发生的大地震让九层神庙建筑群遭到严重损坏,约80%的墙体变形开裂,并伴随出现墙体渗水、基础沉降、排水不畅等问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现场技术人员对本报记者说,应尼泊尔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援助九层神庙震后修复工程于2017年8月正式启动,预计工期5年。
九层神庙修复项目现场中方文物保护工作者还清晰记得,接手这项工程时,虽然大地震已过去两年,但总面积5600多平方米的九层神庙得到的所有保护,还只是蒙在顶上的塑料布。当时正值雨季,神庙仅剩断壁残垣,游客无法靠近。为了完成修复工作,中方工作人员一次次冒着危险入内排查。每当下雨大家就捏一把汗,生怕在抢救性排险支护完成前出现新的损坏。
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先要对建筑体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得严严实实。
令人欣慰的是,与本报记者两年前来采访时看到的情况相比,仍被多层脚手架遮挡着的九层神庙已经大变样。
全力保障神庙的完整性,复原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魂”
作为援外项目,中方团队的十来个人都是技术指导师和协调员。2017年开工后的抢险阶段聘了大约200人,目前仍有约100名工人和工匠在项目工地。除了克服语言障碍,沟通修复理念也是一桩要紧事。
中国建筑学大师梁思成认为,对文物“要修旧如旧,带病延年”。中方修复团队遵循这一业内广为接受的理念,对文物进行“最小干预”,全力保障神庙的完整性,复原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魂”。抢险阶段结束后,中方团队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分门别类做好标记,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
然而,这一理念最初并不为尼方接受,他们坚持所有受损部分的修复要达到“焕然一新”“返老还童”的效果。
中方团队发现,尽管神庙外墙坑坑洼洼,近40年没有进行过修缮,看似破败不堪,其实墙体依然结实,强行拆掉重砌,不仅会使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面实验墙,结果显示,根据最小干预原则修复的墙面美观且不失历史感。见到这样的效果,尼方欣然同意了中方方案。
由于地震中摔坏、后期遭到损坏的构件特别多,需要根据原图纸和图片重新装配或补配构件。尼泊尔国家博物馆为中方团队辟出一块1000余平方米的场地作为木工棚,将所有散落构件运至这里初选,然后“拼图”“搭积木”,之后编号拆解,送到工地现场安装。
在“碰撞”中融合。时间长了,中尼双方在合作中越来越默契,彼此间“互相欣赏”之处也越来越多。中方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发现,尼泊尔工匠拥有过硬的传统技术,经验丰富;尼泊尔工匠渐渐觉得修复文物保留其“原汁原味”也很好,甚至特意在别的地方找来不少同规格的旧瓦用于修复工作。
尼泊尔总理冒雨视察修复现场,高度肯定整体修复工程
38岁的木工班长沙卡亚从小就跟着父亲做木工雕刻,参与了尼泊尔很多寺庙的修建。他告诉记者,斜撑是尼泊尔古建筑的一大特色,有结构和装饰作用。斜撑上雕刻着的女神、怪兽、动物等,其尺寸、大小、位置都不相同,很有讲究。
一些工匠正在另一个房间雕刻,每人面前摆放了几十把大小、粗细不一的刻刀。一个巴掌大小的龙木雕,需要一位工匠雕至少七八天。
此次修复工作中,中方团队还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邀请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神庙的现状和文物历史信息,这样,这一修复工程的成果将得到可视化的阐释和共享。
中方修复工作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创新业务技术、加强质量管理,而且注重对尼方技术人员培训,总结并形成木作工艺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技术文件。他们严格现场管理,建立交接制度,所有构件的进场、离场均按照规定的管理流程操作。
中方团队的工作受到尼方赞扬。尼泊尔总理奥利近期冒雨视察修复现场,高度肯定整体修复工程,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尼泊尔震后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作出的贡献。尼泊尔文化、旅游和民航部九层神庙博物馆馆长阿茹娜告诉本报记者:“中方团队技术精湛,进度也快,我们非常满意。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让我们重获希望。”尼泊尔文化、旅游和民航部考古局执行局长高塔姆非常满意工程的进度和效果,他强调:“尼中这一项目合作是值得向全世界宣介的典范。”
据了解,为共享信息、交流经验,有关各方计划在加德满都召开一次研讨会,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在尼进行文物修复的其他国家同行等,一起探讨对世界文化瑰宝的更好保护。
九层神庙又称巴桑塔布尔塔,尼泊尔语中,巴桑塔布尔意为“春天之地”。中尼文物保护工作者正在让尼泊尔九层神庙重新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