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带一路”,广东地震科技“走出去”
对于地震人来说,正在进行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震台网援建及地震减灾合作是他们肩负的新使命。2019年伊始,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就在全国地震局长会议提出,下一步将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协调人机制。
业内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好处在欧亚地震带上,饱受地震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沿线国家提供地震台网援建,一方面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的实施从地震安全方面提供重要保障。
从另一维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GDP总量等方面都相当庞大,因此,“一带一路”防震减灾合作经验的推广,对于全球而言有着重大的样本意义。
在此过程中,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广东省地震局有特殊的定位要求。如何用积累多年的地震科技成果服务服务“一带一路”,是最近一些年广东省地震局面临的新课题。
近日,广东省地震局局长孙佩卿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由广东省地震局牵头实施的援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地震监测海啸预警系统取得重要进展,现已完成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4个国家的地震台网系统建设。
孙佩卿表示,地震灾害以及地震引起的海啸是中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震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援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地震监测海啸预警系统,广东省地震局作为项目牵头实施单位,抽调最精干技术力量组成项目实施组,保障援建项目顺利实施。
目前,广东省地震局已完成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4国地震台网系统建设,其中,不仅包含台网设备的援建,同时还包括数字地震台网信息实时处理系统的操作和运维培训。这些系统不仅能接收所在国地震台站数据,而且能接收全球486个国际共享地震台站数据,达到国际先进地震台网水平。
下一步,我国还将建设一个覆盖东南亚地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可在大地震发生后10分钟确定地震参数,为相关国家提供30-120分钟的海啸预警时间。
孙佩卿表示,中国援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地震监测海啸预警系统建成后,不仅能为沿线相关国家提供地震速报与海啸预警先进技术支持,提高沿线地区地震及海啸监测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提供地震安全服务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李丽研究员表示,“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是中国邻国,境外地震台网援建可以提升边境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在提高彼此监测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共同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联合推进地震观测技术进步。
2018年,中国地震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明显,不仅组织编制“一带一路”防震减灾发展规划、完成援建尼泊尔地震监测台网6个站点建设、启动援老挝地震监测台网项目等。2019年这项工作稳步推进,预计到2019年底,将在沿线8个国家建成超过50个地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