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以科技之光照亮世界——从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看科技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日期:2019.10.18 来源:新华社 分享至:
摘要 16日开幕的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专家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企业家等共话科技与全球发展的未来。

4-1.jpg

10月1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拍摄的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现场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如何治理;如何实现污水的完全净化处理;新发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如何预防和阻断……当前,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16日开幕的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专家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企业家等共话科技与全球发展的未来。


科技革命产业变革 跨界融合特征突出


360度赛事直播、远程医疗、遥控机器故障排除……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邬贺铨院士向公众描述着5G的应用将带来的无限可能。“5G和4G相比,峰值速率提高30倍,用户体验速率提高10倍……支持移动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各方面应用。”


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不断催生出颠覆性技术、颠覆性产品,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技术路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格局,将有利于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


与此同时,科技发展又是把“双刃剑”,比如,互联网、大数据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网络安全、隐私保护问题,人工智能一旦失去控制可能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发挥科技优势的同时抑制其负面作用成为世界共同面临的课题。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科技发展应遵循全球共同的价值准则。中国将进一步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与各国一道,共同努力促进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变革与发展,服务于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


应对全球性挑战 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解决


能否对未来人类疾病做出准确而全面的预测;哪些新技术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社会变迁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哪些影响……16日发布的“2019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展示出科技界高度关注的研究方向。


当前,人类社会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依然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和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生态环境污染、传染性疾病和贫困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


“应对这些高度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重大风险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承担、独立解决,需要各国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需要各国科技界的通力合作。”白春礼说。


当前,中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协调高效、普惠共享的发展新路子。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例如,中国科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海外科教中心,结合当地的需求和特点,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为改善当地人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全球科学界正处在凝聚共识、共聚发展的时刻。”国际科学理事会主席达亚·瑞迪说,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科学和技术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要通过合作伙伴关系,经过跨行业、跨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进行一体化通力合作。


携手深化国际合作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以国际科技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多种合作机制的创新探索架设起国际科技合作的桥梁。


中国科学院积极构建亚太、亚欧、亚非地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搭建高效务实的科研合作平台;中国工程院构建起“一带一路”国际工程科技合作基本框架;中国科协2016年正式启动“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培训“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科技人才2715人次,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合作培训我国科技人才23600人次……


与此同时,中国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筑牢根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从1992年的0.2%提升到2018年的8.47%,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表示,人的科学素质是人类进步之基、世界可持续发展之根、文明互鉴之魂。以科学素质为人类发展筑基,才能应对共同挑战,迎接美好未来。


“全球竞争的时代,亦是全球合作的机遇。”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表示,全球科技界需要以战略的眼光、开放的视野、宽阔的胸怀,前瞻世界科技发展新态势,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科技创新,打造世界科技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