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第三届中国一带一路博士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日期:2019.03.22 来源:中国科技网 分享至:
摘要 3月20日,第三届中国一带一路博士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

3月20日,第三届中国一带一路博士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计金标校长,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金鑫秘书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杨仁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使霍玉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黄平,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省政府参事、云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敏正,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志铭,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梁昊光等专家围绕“投资与安全、人文外交、语言战略”这论坛三大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计金标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正如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引领效应持续释放,同沿线国家的合作机制不断健全,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快推进。4月下旬,我国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今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我们今天举办这场博士论坛可谓正逢其时,通过交流互动学界最新成果,共同讨论最新学术潮流,必将有助于为高峰论坛烘托学术氛围,提供智力支持。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易于相互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和天然的民间大使。我们设立博士论坛的目的就在于为“一带一路”青年交流思想、增进了解提供平台。希望通过博士论坛的召开,我们不断探寻青年的声音,释放青年的智慧,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为“一带一路”倡议发掘和培养更多青年才俊,为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绿色和文明的“一带一路”凝聚青年共识,注入青春能量。


梁昊光院长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一带一路”外语语种数量不断增加,语种结构持续向好,语言服务稳步提升,语言教育发展迅速,学习汉语人数大幅上升,汉语“走出去”步伐加快,因此加强“一带一路”语言规划十分紧迫。梁昊光院长创新性提出了“一带一路”语言同心圆理论体系,着力构建围绕中国为中心呈同心圆带向外扩展的语言传播模式,最终实现以语言相通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战略目标。


具体而言,“一带一路”语言同心圆的中心为中国大陆,二环为港澳台,三环为新马泰等国家,四环为中亚、中东欧国家,五环为其它国家,二、三环的语言文化传播便产生以第一环为中心的向心力,第一、二、三环又把中华语言文化层层传播出去,这又产生以第一环为中心向二、三环扩展的离心力。同时,基于构建的“一带一路”语言同心圆理论体系,提出各个圆环内与语言融合发展的四大要素,即文化、安全、话语权、大数据。


最后,梁昊光院长结合“一带一路”语言同心圆传播模式的实现路径提出了系统规划设计“一带一路”语言战略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国际合作、明确目标导向、注重语言安全、深度发挥大数据作用、弘扬中国语言文化等六大举措。充分发挥并彰显“一带一路”语言战略规划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维度和作用,把十九大确定的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总体方案落到实处。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张耀军研究员强调,开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有助于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对于推进国家总体对外交往、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文交流之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表现为顶层设计日臻完善、体制机制日益巩固、领域活动日趋丰富、交流品牌日渐形成四大发展趋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将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迎来精彩可期的发展愿景。


本次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主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和国家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致力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研究,展现中国博士“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成果,为政策、学术研究、国际机构与各国企业“一带一路”建设的务实合作构建广泛而全面的交流平台。通过探寻青年的声音,发掘和培养“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人才,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创新、工具创新、方法创新,为“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