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天津大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间交流合作

发布日期:2019.02.15 来源:天津大学 分享至:
摘要 天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立足学校学科特色,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的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天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立足学校学科特色,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的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发挥特色优势,搭建合作平台。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积极推进与东盟10所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共商、共建、共享。与斯洛伐克技术大学共同倡议,与中欧国家的10所理工院校成立“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深化工科高校学术交流、创新合作。依托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并结合其它涉海学科、平台优势,与印尼泗水理工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共建,打造由海洋教育研究院、海洋教育学院、海洋科技共享平台和海洋教育影像馆组成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为涉海技术科研合作搭建高水平、国际化、协同发展平台。成立“中国—东盟能力建设中心”,打造多边示范性合作项目,拓宽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能力提升与科学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举办中国—东盟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成果展、中国—东盟工科大学校长论坛等,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


  创新培养模式,加快人才培养。推动联盟内各高校相互开放课程,联合建设共享课程,举办“我的蓝色海洋梦”夏令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等,开设短期交流、访问、交换生等项目,通过合作办学、互认学历、学分互换等方式,推动人才联合培养。推进双向留学,调整来华留学生结构,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招生力度,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奖学力度,支持和鼓励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与印尼泗水理工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加强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师生交流等方面合作,联合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依托“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平台,为印尼高校教师、学生开设海洋教育学院国际学生创新课程项目,构建以海洋认知、多学科海洋前沿技术理论与实验、涉海机构实践教学为内容的课程教学体系。面向留学生举办中国历史文化讲座、国家传统民族节日交流、天津民俗文化实践等,切实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


  建设智库平台,强化智力支撑。积极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建设。成立“国际能源合作机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整合跨学院、跨学科优势资源,围绕可持续城市合作与亚太地区清洁煤技术转移两大支柱项目开展研究,打造服务“一带一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智库。作为“中国参与APEC能源合作伙伴网络”的重要成员之一,定期出版《APEC区域“一带一路”清洁能源技术转移年度报告》等,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能源合作发展咨政建言。深化智库国际合作,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多家知名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建立“APEC低碳能效城市合作网络”和“APEC可持续城市服务网络”,充分整合亚太地区的政产学研资源,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互通,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贸往来。打造“亚太能源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和“APEC可持续城市研讨会”两大国际论坛,搭建信息交流、政策对话、共商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