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兰州大学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发布日期:2019.01.31 来源:兰州大学 分享至:
摘要 兰州大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在特色发展、自主创新上下功夫,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文交流持续发展。

兰州大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在特色发展、自主创新上下功夫,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文交流持续发展。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一带一路”相关课程建设,开设“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神秘敦煌”“多彩民族”“大美西北与敦煌丝路”“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化治理”等课程,开拓学生思维视野。加强孔子学院建设,拓展办学规模,分别与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语言学院和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合作共建3所孔子学院。在格鲁吉亚大、中、小学设立20多个汉语教学点,每年选派10—2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开展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化宣介工作,部分学校已将汉语纳入选修课学分课程。实施“一带一路”留学生培养计划,接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589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占全校留学生的93%。构建“语言、文化、实践、交流”四位一体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语言教学为基础,注重留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复合型汉语人才。


  用活科学研究资源。整合学校学科和研究优势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科研合作。依托生物制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连续八年承办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培训班。与巴基斯坦国家农业理事会在生物质能源、循环农业经济等领域联合研发多项科研成果,在伊斯兰堡建立“中巴农业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联合中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转移、示范推广、人员培训等,并协助企业实现生物质能技术与产能向“一带一路”区域转移。依托草地农业生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连续七年合作,在东非高原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开展旱地雨养农业合作、技术研发与示范,与肯尼亚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中国—肯尼亚旱地农业生态合作研究中心”。依托中东亚干旱环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伊朗戈尔甘农业科学与自然资源大学开展伊朗北部第四纪环境变化研究,形成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打造由“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牵头,以中亚研究所、格鲁吉亚研究中心、阿富汗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意大利研究中心和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为主体,以校内非实体性研究机构等为补充的智库架构,为“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推进人文交流融合。联合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46所高校成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发布《敦煌共识》,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不断开拓合作办学创新平台、打造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学术科研合作平台、创新智库研究交流平台,目前加盟高校达到148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家学者、智库机构积极开展一系列交流研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系列研究”课题组访问巴基斯坦6所大学,参加了在旁遮普大学举办的中巴经济走廊国际研讨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课题组成员赴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俄罗斯开展课题调研与学术交流;与第比利斯开放大学联合主办“全球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国际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