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让阳光洒满孩子的笑脸(在一线)

发布日期:2021.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至:
摘要 大课间,踏着铃声,孩子们有序走出教室。

大课间,踏着铃声,孩子们有序走出教室。音乐响起来,安静的操场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老鹰”不断变换姿势捉“小鸡”,“剪刀”“石头”“布”声四起,条条手绢在孩子们身后不断换位,传统的老游戏在师生欢声笑语中焕发新生。这是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第二实验小学平日开展阳光大课间的场景。


  一校一品,瀍河第一实验小学的千人足球操、洛阳市实验小学恒大分校的戏曲操、瀍河巨龙小学创编的全国首套河洛大鼓操都各具特色,“传统文化+阳光体育”模式已成为瀍河中小学生的新时尚。


  为什么要在课间操上煞费苦心?


  大课间既是体育运动空间,又是学科整合融合的场域,更是锤炼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通过各学科参与、全体教师参与,以课程整合融合为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培育充满文化自信的一代新人。


  2018年,以承接河南省第七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为契机,瀍河回族区调动资源,精彩亮相。区教育局局长马静静认为,要用体育的力量推动系列教育改革。


  瀍河第一实验小学曾面临生源“吃不饱”的窘境。校长李琳伟上任后发现,学校组织涣散,连课间操都组织不起来。李琳伟下定决心从大课间改起,经过半年的努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以阳光大课间为载体,校园体育活动、传统文化教育、美育、德育等实现了有机融合,孩子们的体魄得到锻炼,家校关系更加和谐。更为重要的是,阳光大课间唤醒了区域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校园文化、团队建设、课程改革蓬勃发展。


  搭建德育工作框架,构筑德育课程体系,纵深推进“名学校名校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推进“整体课堂能力提升”“班主任素质提升”“非遗进校园”“家校社共育”计划……一个个项目落地瀍河,一位位知名专家走了进来,一批批教学骨干、管理骨干到北京、上海等地跟岗学习、实践锻炼。新理念的引入、名师的引领,激活了瀍河教育。


  瀍河第一实验小学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文化魅力。篆刻书法工作室里,石头、砖块、木块在学生们的手中转化为艺术品。瀍河第二实验小学版画工作室,人与动物、自然的景象和谐共生,该校五年级学生史贾妮创作的《希望》,获得了河南省版画比赛一等奖。在瀍河,“非遗进校园,一校一特色”的教育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剪纸、澄泥砚、唐三彩、泥塑、书法、戏曲、河洛大鼓、蜡染等传统文化瑰宝在校园闪耀光芒。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22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