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举行
9月8日至9日,第四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成功在线上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柬埔寨等国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院校代表、企业家代表,围绕“构建未来人才职业图谱”主题,就职业资格框架、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评价与微证书、职业教育政策协调与跨国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疫情期间各国职业教育所采取的应激性改革措施,为今后的系统改革提供了可参考的鲜活经验。在后疫情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供给侧需求,开展多边合作,培养高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给产业人才供需两端带来新变化、新挑战。世界职业院校与应用大学联盟主席、澳大利亚职业院校院长委员会(TDA)首席执行官Craig Robertson认为,疫情导致各经济体经济活动明显萎缩,加之新技术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各国应在未来4-5年的时间内重点考虑如何举办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填补人才缺口。同时,加大对中低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要关注培养未来职业人才的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迎接未来职场挑战的素质。疫情期间,各国职业教育教师也面临在线教学新挑战。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财经与艺术系主任、中国-新西兰职业教育示范项目研究员高扬认为,疫情使线上教学从教学辅助手段变为了主要手段。一线教师在适应新教学模式之后,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学生的在线学习和其他自主学习行为都应当纳入学习达成度进行考量。柬埔寨国家技能培训学院院长Yok Sothy、日本滋庆学园的加藤洋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王东江等也分别介绍了所在国家和地区在疫情期间解决师资培养、在线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有益做法。
教育文化分论坛还讨论了中国建立职业资格框架的可能性。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前公使衔参赞马燕生认为,中国职业资格框架的建设可以借鉴欧洲的经验,尊重各种学习形式的成果,促进学习者和劳动者终身学习和跨国流动,通过职业资格框架的具体设计,清晰地向社会各部门传递信息,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求职者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如何调整教学培训内容,等等。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前秘书长刘京辉认为,中国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解决机制体制的问题,也要解决社会共识的问题,此外还应考虑与国际资历框架对接。这有助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和培训的合作,实现教育和培训资历与学分的互认和转换。
新西兰毛利大学土著创新中心教授John Clayton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赵志群重点讨论了新西兰微证书改革与职业教育评价技术。Clayton认为,新西兰微证书和中国推出的“1+X”证书的侧重点非常相似,这两种证书都肯定了学习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几个重要方面上达到的某些具体标准,其对技能的认证,有助于扩展现有资历体系的深度,同时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要使证书获得国际认可,必须参照国际标准,保证培训透明度,使职业技能培训与国际框架下的学习成果相符,使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程序与国际通用方法相符。此外,为了保证认证质量,需要确保评估的一致性,以弹性的评估方法来收集适当的能力评价标准。赵志群教授认为,“1+X”证书建设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确保这一改革的成功必须保证对X证书评价的科学性。高质量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信度、效度、区分度和客观性,对知识技能的评价和对能力水平的评价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化测验不适合职业教育甚至会阻碍创新发展,“1+X”的评价体系应当根据不同的证书内容建立对应的评价模型。
与会代表还讨论了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的有关话题。柬埔寨国家技能培训中心国际合作部主任Chrea Sesokunthearith表示,希望能与中国探讨建立职业资格等级互认的机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宋凯介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亚洲、非洲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了大批的矿业项目,聘用了合作国本土员工近50万人。在后疫情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供给侧需求,开展多边合作,培养高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副教授杨钋结合国家技能形成体系研究,对中国参与“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多边合作提出建议。杨钋强调,中国开展职业教育对外合作,必须充分考虑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特殊性,为了加速多边技能合作,可以考虑将我国在地方实践中发展出来的多种多样的政校企合作模式率先推广出去,尝试在东道国的区域层面建立起由地方政府协调的技能投资模式,形成富有吸引力的跨境职业教育的实验区。
太和智库首席文化学者顾伯平表示,教育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大众利益连接最为直接的重要教育类型。依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注意力集中于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是中外教育人文交流中最为急迫、也最为有效的方向。太和智库常务理事、完美世界教育副总裁杨昊介绍,与会者达成三点初步共识:一是疫情与新技术叠加作用,带来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变化和产业调整,也催生了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二是建立职业资格框架是多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通行办法,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三是各国职业教育应当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加强合作。与会各方将在今后持续共享合作信息、共创合作机会、共赢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