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校内托管班 好事要办好

发布日期:2018.10.18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至:
摘要 9月起,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始实行校内课后托管服务。这一新政直接针对的是此前困扰家长已久的“三点半现象”,力图解决孩子放学太早无人照料难题,堪称新学期家长们收到的“政策大礼包”。

9月起,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始实行校内课后托管服务。这一新政直接针对的是此前困扰家长已久的“三点半现象”,力图解决孩子放学太早无人照料难题,堪称新学期家长们收到的“政策大礼包”。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新政效果如何?近日有媒体走访发现,家长们反馈不一。有人倍感欣慰,感谢新政解放了自己,还引导了孩子,“以前是回来就愁作业,现在却比较轻松”。有人则略显失望,本以为校内托管班会是补课班,结果学校只托管、不教学,只好又将孩子送至“含金量”更高的社会机构。至于当事学校,也大多在调整适应中,教师人力怎么调配,托管任务和其他工作如何统筹,无一不是现实问题。


教育,无疑是当前最能惹人关注也最易引发分歧的话题了。开办校内托管班,政策初衷甚好,落地过程中出现些许摩擦也实属正常。毕竟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诉求是多元的。有人觉得托管到五点半已经解决了大问题,有人则觉得相较自己的下班时间五点半接孩子还是太早。有人将托管班视为补缺救急,能帮忙经管一下孩子就非常满意了。有人则指望孩子放学后争分夺秒、比学赶超,托管班只看不教怎么行?教得不够丰富怎么行?诉求和预期千差万别,让人人都为校内托管班打一百分本来就是不现实的。


当“接孩子难”成为社会问题,校内托管班的破题意义毋庸置疑。当务之急不是求全责备,而是边摸索边改进,不遗余力将好事办好。各方的反馈声中,校方的很多牢骚值得相关部门注意。比如,托管班的统一开办不可避免地增加老师们的工作量,但很多学校师资、资金都有限,承诺的薪酬补助又多未到位。对比“他山之石”,课后托管大多有政府、社区、学校等多方参与,而非学校一家承担,怎样避免托管班成为“难以承受之重”?这些问题,有些短期可解,有些需长期探索,但都值得认真思考、早拿措施。


一项新政,在落地中保持动态调整是必然的。从“三点半”到“五点半”,统一的顶层设计已经让北京走在了全国前列。新政的诚意值得充分肯定,也期盼相关部门多多听取各方建议,在踢开了头三脚之后,继续探索完善。家长正确认知,学校竭尽全力,政策全力支持,定能求取出一个“最大公约数”。